8月11日上午,2020年青岛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青岛海事局前海码头正式启动。
近年来,国家围绕近代大型沉舰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尤其是近年来“致远舰”“经远舰”的水下考古工作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开启了新的水下考古工作领域。作为一战在亚洲唯一的战场,发生胶州湾海域的日德海战,对世界历史进程,尤其是东亚和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沉睡于胶州湾海域的一战沉船等军事文化遗产,是重要的见证和载体。为此,2012年,国家水下中心就曾组织开展胶州湾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了3处沉船疑点,调查成果获得国家文物局当年度的重要考古发现。为更好地传承弘扬海洋文化和增强海权意识,按照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统一部署,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青岛市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三家单位合作将于8月~9月组织开展为期40天的2020年度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工作,将采用物理探测和潜水探摸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重点摸清前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获得的线索。
此次工作的开展既是对之前工作的肯定、继续和延深,也是从历史视角和区域视角开展水下考古工作方式方法的探索。就国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水下沉舰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胶州湾水下考古工作的开展,对于进一步丰富我国近代沉舰的类型具有开创意义,它为青岛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增添注脚,更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青岛财经日报 王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