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青岛海洋工作动态2022.9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2-10-08 22:00

【工作动态】

➣ 青岛出台首部海洋人才政策,重点激励两类人才

9月6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 》的相关情况,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殷世逸,市财政局二级巡视员陈伟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青岛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畅通引才聚才渠道,构建人才赋能体系。为充分发挥青岛市海洋人才集聚优势,助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在青岛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会同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财政局和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研究制定《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已于近日正式印发实施。

今年4月份,青岛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人才交流合作重要枢纽平台,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青岛力量”。同时,“要紧密结合青岛实际,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优化人才发展格局,突出打造产才融合示范区、海洋人才引领区和海外人才集聚区,带动全市人才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5月份,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围绕扩大基数、高端引领、凸显特色、赋能发展四方面,制定了“海洋人才发展”等“十大计划”,提出从2022年开始,开展海洋领域突出贡献人才评选活动。

为贯彻青岛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人才强青”计划意见,按照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产业部门抓产业人才”的工作要求,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会同有关部门走访调研驻青涉海高校院所、涉海重点企业问需问计,多次组织区市、部门和专家、企业家座谈会,同时在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网站上公开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逐条研究条款细节,制定了《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

《办法》共五章十六条,内容包括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评选的总则、评选范围和标准、评选方法和程序、待遇和服务、附则五部分。这是青岛市出台的第一部精准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在全国范围具有领先型和开创性。政策制定克服了没有先例可循的困难,紧密结合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实际需求进行了创新探索,旨在激励青岛市海洋人才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突出实绩导向,重点激励两类人才

《办法》明确,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评选范围是在青岛行政区域内工作,主营业务符合青岛市现代海洋产业重点支持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坚持“四个面向”,在一线从事海洋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的科技人才。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选标准除要求其所在企业主营业务应为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水淡化和现代渔业等符合青岛市现代海洋产业重点支持发展方向之外,更加注重对“龙头”标准的考量:一是要求在行业细分领域排名全国前5位或山东省前2位,或在相关细分产品市场中,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5位或山东省前2位。二是要求上年度涉海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涉海研发投入占涉海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或不低于1亿元;同时须拥有海洋领域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三是要求通过投资、项目(战略)合作、供应链、资源共享等方式关联带动10家及以上市内涉海企业生态发展。通过对企业条件的设定,引导激励经营管理人才带领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壮大之路,承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企业协同发展。

对于科研人才,突出结果导向、破除“四唯”评价,以人才的科技成果所取得的实际效益为唯一评选标准,简化设置评选条件:只要研究方向契合青岛市重点海洋产业链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的需求,成果切实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增强了产业链竞争力,在青岛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就能参与评选。旨在充分激发驻青涉海高校院所和企业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支持引导科研人才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本地转化,促进青岛市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三个原则,严格推选程序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办法》明确,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评选需经组织提报、区(市)及功能区推荐、市评选组织委员会评审后,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通过。组织提报阶段,要求由申报人选所在单位党委(党组)负责对其进行资格审查,非公有制企业单位申报人选由所在镇(街道)党(工)委负责对其进行资格审查。

坚持评选规范化原则。《办法》明确,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评选工作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青岛市委组织部、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组成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评选组织委员会,青岛市评选组织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海洋发展局,负责具体实施工作。青岛市评选组织委员会组建专家评审组,评审确定现代海洋英才建议人选名单及排序。

坚持评选公开透明原则。《办法》明确,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作为社会监督员全程监督评审过程。设置考察公示程序,青岛市评选组织委员会将拟入选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青岛市评选组织委员会、各区(市)和相关功能区负责对公示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公示期满后无异议的,组成考察组对考察人选的政治表现、工作业绩、社会贡献以及遵纪守法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察。

优化待遇服务,提升海洋人才获得感

加大资金奖励力度。《办法》明确,被评为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的,颁发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证书,并发放一次性津贴。其中,前3位命名为“青岛市现代海洋杰出英才”的,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30万元;第4位及以后名次的,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10万元。

提供高层次人才服务。《办法》明确,将符合条件的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在出入境和居留、户籍、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编制、职称、岗位、薪酬、工商、税务、科研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

建立联系人才制度。《办法》明确,市评选组织委员会、各区(市)和相关功能区应加强对现代海洋英才的指导和服务,各区(市)和相关功能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制度,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及时掌握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号角已经吹响,青岛市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人才动能。下一步,将会同各区市、功能区相关职能部门,广泛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办法》知晓度。

“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申报指南已于9月1日发布,明确责任单位、申报条件、申报流程和联系方式,便于政策兑现落实。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织开展首届“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评选,优中选优,确保将真正符合条件的人才评选出来,让业内认可,也让社会认可,提升海洋人才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 全国领先 青岛发布激励办法吸引现代海洋英才

在9月6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殷世逸解读《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的正式印发和实施。《办法》是青岛市出台的第一部精准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在全国范围具有领先性和开创性。

《办法》明确,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评选范围分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两类,主要包括在青岛行政区域内工作,主营业务符合青岛市现代海洋产业重点支持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坚持“四个面向”,在一线从事海洋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的科技人才。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选标准除要求其所在企业主营业务应为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水淡化和现代渔业等符合青岛市现代海洋产业重点支持发展方向之外,更加注重对企业“龙头”标准的考量。

对于科研人才,以人才的科技成果所取得的实际效益为唯一评选标准,简化设置评选条件。只要研究方向契合青岛市重点海洋产业链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的需求,成果切实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增强了产业链竞争力,在青岛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就能参与评选。

据介绍,针对获评的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将颁发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证书,并发放一次性津贴。其中,前3位命名为“青岛市现代海洋杰出英才”的,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30万元;第4位及以后名次的,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10万元。同时,还将提供高层次人才服务,并建立联系人才制度,以此提升海洋人才获得感。

➣ 青岛:加快建设“五个中心”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9月20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走在前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有关情况。本次发布会,介绍了《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青岛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实施专班化推进、指标化引领、清单化落实、责任化督导、阶段化评估,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落实见效。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殷世逸介绍了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有关情况。

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是青岛市委、市政府从全局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海洋强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发展新时代海洋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央有关文件提出“支持深圳、青岛等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赋予了青岛海洋发展新定位、新使命。从省级层面看,山东省委、省政府对青岛海洋发展始终寄予厚望,去年省委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青岛要勇当经略海洋的先锋。今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为青岛未来海洋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市级层面看,近年来,青岛市积极融入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持续深耕海洋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海洋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青岛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3%,2021年达到4684.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30%,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期,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制定了《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未来五年,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围绕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的愿景目标,加快建设海洋科技、海洋产业、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态、海洋国际事务交流等“五个中心”,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海洋贡献。

一、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加强海洋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支持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发展,推动部、省、市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

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能力。加强极地科考、深远海探测、载人潜器等海洋基础研究,实施透明海洋与气候变化、蓝色生命与生物资源开发、海底发现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

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支持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平台建设。

二、加快建设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

推动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高水平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加快推动养殖工船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水平。依托海岸、海岛优势资源,丰富海洋旅游业态,新打造一批高端海洋特色主题旅游产品。

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大力发展高端船舶与海洋装备,深入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巩固海水淡化领先优势,统筹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培育打造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积极培育深远海未来产业。依托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科研院所,提升深海油气、海底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等领域技术储备和装备保障能力,助力我国深远海技术由跟跑向并跑和局部领跑转变。

三、加快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推动港口提质增效。健全现代化港口设施,完善董家口港铁路集疏运体系,拓展海铁联运服务网络,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国际邮轮港区开发建设,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推进港口建设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港口智慧大脑,全力推动港口数字化转型。

提升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功能。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海洋产业能力。加速集聚海事服务机构,积极发展船舶管理、气象导航、海事仲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四、加快建设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

建设绿色生态海岸带。加大胶州湾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禁养区限养区清理整治及胶州湾局部清淤工作。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探索“一湾一策”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造一批美丽海湾。

增强服务碳达峰碳中和能力。积极开展海洋碳汇研究,加快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筹建落地,探索建立海洋碳汇交易机制。

加强海洋生态修复和防灾减灾。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海湾生态养护与修复。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防控能力,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加强海洋环境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提高海洋灾害应急处置水平。

五、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

打造海洋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重要经济出海口作用,建设好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海洋开放合作平台,深化海洋科技、产业、经贸、投资、人文、资源等领域务实合作。

拓展国际海洋合作空间。推进“透明海洋”等海洋科技合作伙伴计划,支持中国—国际海底管理局联合培训和研究中心建设运行,深化海洋资源开发、深海极地研究、防灾减灾、技术转移和教育培训等领域国际合作。

搭建国际组织合作发展平台。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建设青岛海洋国际合作中心,办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东亚海洋博览会、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等海洋国际会展活动。

➣ 山东这十年·青岛|争当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排头兵

青岛在经略海洋方面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岛时,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殷切希望和嘱托。在9月27日举行的“山东这十年·青岛”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建军介绍,海洋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争当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的排头兵。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超过30%,达到4685亿元,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首位。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近年来,我们积极整合涉海科研力量,海洋科技领先优势更加突出。重大平台建设方面,国家深海基地、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建设顺利推进,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和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深海平台正加快建设。重大科技攻关方面,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刷新了水下8000米持续观测世界纪录,23项海洋领域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二是壮大现代海洋产业集群。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良好,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业、海水利用业等在全国处于重要地位。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发展,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18处,占全国的1/9,位居全国第二位。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首次成功实现低纬度规模化养殖大西洋鲑。全球首艘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并实现首批收鱼。推动海洋制造业提质增效,海西湾船舶海工基地成为国家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世界最大吨位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全球首个万吨级半潜式储油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在青岛交付使用。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在全国率先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目前全球上市的16个海洋创新药物中,我国的2个药物全部由青岛原创研发并在国内上市;全市海水淡化能力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

三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港稳居世界级大港前列,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持续扩大港口规模,建成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形成遍布全球的港口航线网络,2021年青岛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3亿吨、2371万标箱,分别跃居全球第4位、第6位。加快提升服务能级。强化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大力培育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海铁联运量连续7年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的门户枢纽作用日益凸显。

四是扩大海洋开放合作。成功承办六届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定期举办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国际海洋节等高端展会和海洋节会,搭建起国际海洋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下一步,青岛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发展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努力打造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海洋文化繁荣、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活跃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 国内首个蓝色金融发展联盟在青岛成立

9月30日,在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国内首个以海洋为主题的金融行业性组织——青岛市蓝色金融发展联盟在青正式成立。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红兵,三亚经济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承惠为联盟揭牌,青岛市政府副秘书长武福成为联盟理事长单位授牌。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岛监管局、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市银行、保险、证券、投资、担保等领域的30家金融机构汇聚一堂,共同聚焦蓝色金融,探讨金融更好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审议通过了《青岛市蓝色金融发展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青岛市蓝色金融发展联盟第一届理事会,举行了联盟内金融机构支持海洋领域重点项目、重大平台、重点企业发展合作签约仪式,签约金额达17.8亿元。同时,本次会议还邀请了三亚经济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研究员就蓝色金融发展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青岛市蓝色金融发展联盟以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战略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以及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定位,优化蓝色金融资源配置,营造海洋领域金融发展良好环境,全面提升金融业服务海洋实体经济能力,握指成拳,促进不同类别金融机构之间协作配合,发挥比较优势,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此次青岛市蓝色金融发展联盟的成立,是青岛市海洋发展部门联合人行、银保监和地方金融监管等职能部门推动相关金融机构凝聚力量,赋能海洋经济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将对青岛市海洋领域新旧动能转换、海洋经济总量跃升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青岛市相关金融机构围绕海洋领域多元化融资需求开展投、贷、保、担等有效联动,促进涉海金融产品创新和自身业务发展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 青岛海洋生产总值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首位

近年来,青岛奋力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科技、对外开放、海洋生态、海洋文化全面发展。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15.6%,高于全国8.9个百分点。2021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达4684.84亿元,总量居全国沿海同类城市第一位。

➣ 青岛在建海洋牧场居全国第二

青岛为海洋生物搭建的海底家园#海洋牧场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近几年,青岛的海洋牧场开始实施人工鱼礁建设工程。人工鱼礁就像是给海洋生物搭建的“海底家园”,先是藻类植物附着,然后贝壳类、小鱼小虾陆续出现,大鱼群也被鱼虾吸引过来、栖息繁衍。经过青岛上下一致努力,前些年因为过度捕捞而近乎荒漠化的近海海底生态系统不断恢复。目前,青岛在建海洋牧场已达25处,其中,18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居全国第二。

➣ 青岛三分之一生产总值从“海”中来

青岛向海图强。今年上半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32.6%,全市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从“海”中来。同时,青岛扎实推进海洋领域项目建设,上半年,青岛88个海洋重点项目开工建设80个,开工在建率超九成,并新签约引进海洋领域项目82个,以项目建设推动海洋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一成

今年,青岛市把“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六个城市”之一进行安排部署,加快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大涉海企业帮扶力度,海洋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32.6%。青岛33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增长93.9%,重点产业延续上升势头,海洋经济发展基本盘进一步巩固。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37.1%;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8.5亿元,同比增长18%;海洋化工业实现增加值115.9亿元,同比增长28.7%;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11.3%;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441.8亿元,同比增长23.6%。

具体来看,青岛海洋一产同比增长4.4%。推动全国唯一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创新发展,完成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规模化收鱼,“深蓝1号”网箱第二批收鱼1.7万尾,产值约450万元。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正在福建、浙江海域进行鱼苗入舱作业,“国信2号”“国信3号”正在开展设计和招标工作。另外,船载舱养 “国信1号”首批大黄鱼上市。印发《青岛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18处,居全国第二。“青岛对虾”“青岛梭子蟹”“青岛鲍鱼”“青岛海参”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水产品品牌。

海洋二产同比增长8.3%。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我国自主设计的亚洲首艘圆简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开工建设。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发展进入新阶段,600万千瓦远海风电、250万千瓦近海光伏项目纳入省规划。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市场需求持续好转,重点企业业务量呈扩大趋势,明月海藻、聚大洋藻业和海大生物等重点企业营收均实现较快增长。海水利用业规模持续提升,全市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32.4万立方米/日,居全国前列。

海洋三产同比增长12.4%。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势向好,上半年,青岛港口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1247万标准箱、32791万吨,分别增长7%和2.8%,分别占全国的8.8%、4.3%。涉海金融业稳健增长,上半年涉海金融服务业增长7.9%。海洋旅游业呈回暖态势,主要商圈客流量回暖,移动手机信令数据显示,二季度浮山湾、唐岛湾、市北CBD商圈日均客流量较一季度分别增长50%、48%、46%。

推进涉海产业项目  新签约海洋项目82个

聚焦海洋领域项目建设,青岛市规范制度机制,强化调度管理,出台政策举措,深入一线调研,以项目建设推动海洋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为扎实推进海洋产业项目建设,青岛市筛选建立2022年海洋领域项目库,确定了总投资2000余亿元的88个海洋重点项目和总投资700余亿元的52个海洋相关产业项目,公布《青岛市2022年海洋重点项目名单》《青岛市2022年海洋相关产业项目名单》。

同时,精准施策,研究制定了《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实施细则》《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活动实施细则》《“专精特新”涉海中小企业成长发展调查研究》《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等方案办法,搭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交流平台,积极推介海洋项目和涉海企业,联合相关单位对海洋领域项目用地用海需求“应保尽保”,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向海洋重点项目倾斜。

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大多数海洋重点项目依然达到甚至超过建设预期进度,项目建设总体平稳。“国信1号”养殖工船交付运营,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实现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规模化收鱼,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胡家山作业区防波堤工程也开工建设。分析数据显示,全市88个海洋重点项目开工在建率达90.91%,年度计划投资完成77.91%。

青岛在牢抓涉海项目存量建设的同时,还紧抓涉海项目增量发展。2022年,青岛市研究制定了《青岛市海洋发展局2022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开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争取项目建设的关键生产部件实现本地配套。上半年,海洋领域新签约引进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深圳众信海洋科技总部等涉海项目82个,总投资491.1亿元。同时,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正式落户;“国信1号”养殖工船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在全国开展运营管理试点;新获批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到18家,居全国第二;3个项目成功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数量居全省第一。

出台系列海洋政策  助力海洋城市建设

针对海洋城市的定位,今年,青岛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海洋政策。

实施“海洋15条”及其《实施细则》,对现代渔业、航运服务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倍增计划、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等领域的政策提出了明确的申报方法和兑现流程。

出台《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围绕“五大中心”建设,梳理了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据了解,“三大深海平台”建设作为国家“蛟龙探海二期”项目内容之一,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清单。

印发《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重点激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研人才两类人才,同时加大资金奖励力度,被评为青岛市现代海洋杰出英才前3位的,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30万元,其余名次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10万元,另将符合条件的海洋英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提供服务。

此外,青岛市还印发实施《关于支持建设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微流控生物检测芯片、相变制冷服务器等项目加快进入产业化阶段。另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放大海域使用权资产功能,帮助涉海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接下来,青岛市将加快“三大深海平台”、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青岛)、青岛蓝色金融研究院、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建设。同时,推动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国信系列大型养殖工船、中南高科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上海电气装备产业园、百发海水淡化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海洋龙头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引进、落地一批过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涉海大项目。另将做好重点涉海企业服务培育,引导蔚蓝生物、蓝谷药业、明月海藻、聚大洋、汉缆股份等行业骨干企业进一步扩大商业板块、完善产业链条、提升行业优势。此外,还将推动浩大生物、前沿海洋等加快上市进程,助力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

为持续深化“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按照全市统一部署,8月31日下午,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举行“慈善一日捐”集中捐款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作表率、群众职工积极献爱心,共募捐善款42100元,深刻诠释了全局干部职工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和乐善好施的精神风尚。近年来,市海洋发展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先后组建海燕、浪花、巾帼等四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精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募捐植树活动,打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爱心林”;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劳模和结对共建社区党员,将暖心、爱心、贴心送到心坎里,为慈善事业贡献海洋力量。

➣ 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年年有渔 金秋开海季”正式启动

为庆祝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和青岛开海季,9月2日上午,由青岛市海洋发展局主办的“年年有渔 金秋开海季”——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青岛丽达茂购物中心正式启动。老尹家、海滨小金、明月海藻、鲁海丰、中鲁远洋、浩源、红福、北洋佳美等很多知名渔业企业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为期3天,通过“线下展销活动+线上媒体传播”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众多品质有保障、营养更丰富、价格更实惠的青岛本地特色水产品,进一步提升青岛本地特色水产品销售活力,推动青岛优质渔业品牌发展建设,带动青岛渔业提质增效、渔民致富增收。

下一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渔业品牌建设,宣传优质特色水产品,塑造青岛渔业整体品牌形象,助力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为青岛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贡献力量。

➣ 对标先进党支部 持续提升党建水平——青岛市海洋管理保障中心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近日,为进一步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扎实推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市海洋管理保障中心会同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市农业执法支队、市文化执法局、市市场监管执法支队等共建党组织联合开展了“党建引领发展、科技融合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对标学习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前湾新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等单位党建特色做法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经验。

通过本次活动,市海洋管理保障中心党支部既开阔了视野,也看到了差距。下步,支部将学习借鉴先进单位党建的好经验好做法,持续改进加强支部党建工作,努力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能打敢拼、勇于攻坚的作风,扎实有力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组织召开全市渔业安全工作视频会议

9月9日上午,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组织召开全市渔业安全工作视频会,分析研判当前渔业安全形势,部署全市渔业安全领域稳定发展工作。沿海各区、市渔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和渔政、执法、安全相关业务负责同志参加。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在此特殊时期,渔业安全生产必须抓紧抓实,容不得半点闪失,这是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政治任务。各部门要强化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做好渔船管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聚焦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采取针对性举措,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决落实好“六个第一时间”要求,落细落实各项管控措施,切实扛起渔业安全的重大责任。

会议强调,各区、市渔业主管部门要强化各项工作举措,把守好底线、维护稳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将查摆问题、分析研判、补足短板贯穿渔业安全管理工作主线。要切实提升渔业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认真做好渔船安全事故防范,切实形成内部监管合力,提升渔业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渔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会议要求,各区、市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涉外渔业综合管理,强化对船东船长的警示教育,务必从严从细时刻抓好,确保各项管控措施落实到位。要高度关注渔船疫情防控,充分认清海洋渔船疫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各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要切实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全面做好渔业安全各项工作,争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2022年青岛市“益起云放流 活力海之都”第二轮云放鱼公益活动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助力活力海洋之都建设,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联合莱西市农业农村局、青岛市海洋渔业协会,组织开展2022年青岛市“益起云放流 活力海之都”第二轮云放鱼公益活动。9月20日,市民认购的鱼苗由专人放流进入莱西市产芝水库,整个放流过程进行了实时直播。

今年,青岛市持续加大渔业资源养护和修复力度,已在胶州湾、灵山湾、古镇口湾、鳌山湾、崂山湾等海域,以及尹府水库、产芝水库等淡水水域,放流虾、蟹、鱼等各类水产苗种6.7亿单位,进一步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有效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开展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为加强重大节日活动期间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养殖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切实守牢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组织开展了上市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和养殖对虾产品风险监测。重点对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氧氟沙星等禁停用药和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限用药残留进行质量安全监测,共抽检黑鮶、海参、对虾、梭子蟹、鲢鳙鱼等养殖水产品66批次。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国家、省、市、区(市)四级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任务757批次,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100%,有效保障了市民“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

下一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继续以渔用投入品整治为重点,深化源头治理。加强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以禁停用药物、假劣兽药等为排查重点,以问题发现为导向,加大“双随机”监督抽查和执法巡查力度,依法严厉打击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环节相关违法行为,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扎实举措和坚决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组织开展政务公开专题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实效,9月26日下午,市海洋发展局组织开展政务公开专题培训会,邀请山东中诚信律师事务所周杰律师作政务公开实务培训,局机关全体人员参加培训。培训会详细介绍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修订背景,围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解,对全体工作人员准确理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增强政务公开意识,加强文件公开属性管理,规范依申请公开办理,把政务公开理念融入到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建设,促进政务公开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 伏季休渔期青岛查处248起渔业违规案件

9月1日,黄渤海为期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结束。据了解,2022年伏季休渔期间,青岛市累计查处渔业违规案件248起,罚款220万元,没收渔获物3457千克,没收涉渔“三无”船舶670艘,收缴违规网具3.8万余米,清理“地笼”网2.8万余套,办理行刑衔接移交案件4起,移交无证驾驶船舶案件3起。

➣ 开海了,青岛多部门联合执法护航

9月1日中午12点,黄渤海为期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正式结束。为了迎接开海,青岛各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做足了准备。

8月31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妇联联合向青岛渔哥渔嫂发出一封信,在提醒进一步规范生产秩序,提高渔船民安全意识的同时,也送上了丰收的祝福。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制作了渔业安全生产宣传视频,“小青哥”为广大渔民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不安全不出海,不安全不作业”。

青岛多部门联合开展海上安全执法巡航行动。根据山东省“护渔﹒护航”专项执法行动部署要求,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第一支队、青岛市公安局、青岛海事局、青岛海警局及辖区渔业主管部门组成的省、市、区(市)三级执法力量,共组织22艘执法船艇,组成4个巡航编队,在董家口至灵山岛海域、胶州湾及青岛前海海域、崂山辖区海域、即墨辖区海域等重点渔区、海域以及航道锚地和商渔船通航密集区域开展海上安全执法巡航行动,为辖区开渔保驾护航。

联合巡航期间,辖区执法力量累计巡航900余海里,派出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渔船150余艘,海上发放《牵挂》一封信及安全宣传材料300余份。同时,充分利用省市级媒体同步向辖区渔船船东、船长、渔民群众推送渔业安全生产动画短视频进行宣传教育,确保安全生产深入人心。

下一步,青岛辖区渔业、公安、海事、海警等相关部门执法力量将严格按照协作机制要求,加大执法力度,持续开展联合执法巡航行动,聚焦重点渔船、重点渔港和重点渔区,高压震慑,严厉打击,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切实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和沿海渔区社会和谐稳定。

➣ “国信1号”工船养殖的首批深海野游大黄鱼起鱼上市

9月1日,产自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的首批大黄鱼起鱼上市。本次起捕约65吨,实现活鱼现捕、冰浆锁鲜冷链运输,第一时间到达百姓的餐桌。后续将陆续起捕,满足中秋、国庆、春节等节庆市场需求。

工船大黄鱼起捕与传统网箱大黄鱼起捕方式不同。通过吸鱼泵和传送带将舱内游动的大黄鱼转运至休眠池,快速降温休眠锁鲜,全过程自动化,全流程可追溯,科技含量满满。

本次起捕的大黄鱼是“国信1号”在今年交付运营以来的首批产品。“国信1号”是全球唯一一艘建成并运营的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以其养殖模式和技术创新应用上的突破性、引领性和示范性引起行业关注,对拓展我国深远海养殖空间、带动渔业产业升级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信1号”排水量13万吨,载重量10万吨,设15个养殖舱,养殖水体近9万立方米,实现年产3700吨高品质鱼类和650吨的优质蛋白供给,超过查干湖全年的捕获量。该船采用移动养殖模式,在有效规避台风等自然风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季节随大黄鱼适合生长的水温和环境在我国深远海开展游弋式养殖作业,实现大黄鱼等高价值鱼类的全年可持续供应。

目前,国信集团正在加快推进工船产业的迭代升级,启动2-1号、2-2号工船及30万吨级超大型养殖工船设计。未来五年,将陆续投资建设50艘养殖工船,形成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年产各类海水鱼40万吨、年产值突破50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条,向海图强、经略海洋,打造国家海上“蓝色粮仓”。

➣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开展海水淡化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

9月2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联合青岛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在丽达茂开展了海水淡化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围绕“海水如何变成可直接饮用的淡水”这一主题向现场民众作了科普宣传。

青岛作为全国知名的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如何将海水变成可直接饮用的淡水,青岛市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践,目前,全市建成海水淡化规模达到34.1万吨/日,建成海水淡化规模居全国前列,但社会公众对海水淡化相关知识了解较少,甚至少数人对海水淡化存在抵触心理。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海水淡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海水淡化水的接受度,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联合青岛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开展此次海水淡化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围绕“海水如何变成可直接饮用的淡水”这一主题向现场民众作了科普宣传,现场发放海水淡化宣传手提袋200余件、海水淡化宣传手册500余份、海水淡化瓶装水近千瓶。通过宣传,大家对海水淡化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经过试饮海水淡化水后,进一步提升了民众对海水淡化水的认可和接受度,大家纷纷表示,海水淡化水口感很好,以后会继续关注海水淡化相关知识和信息。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指导青岛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等海水淡化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常态化开展海水淡化科普宣传进社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邀请民众走进海水淡化厂,实地参观了解海水淡化处理工艺,近距离感受“海水如何变成可直接饮用的淡水”,不断扩大海水淡化影响力,助力青岛市争创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

➣ 浮托施工新纪录 青岛造渤海油田最重平台组块完成安装

9月27日,渤海亿吨级大油田——垦利6-1中心处理平台成功完成安装。创造了国内受限空间和复杂海底环境下大型海洋油气平台浮托施工的新纪录。

➣ 渤海油田2022年最大新建原油增产项目组块陆地建造在青岛完工

9月7日,历时11个月,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2022年最大新建原油增产项目——垦利6-1油田开发项目CEP组块在新区完成陆地建造工作,标志着垦利6-1油田开发建设取得关键进展,为渤海油田高质量完成年度生产经营目标按下“快进键”。

作为海油工程青岛场地全面实行“工厂化”管理的首个组块,自2021年9月开工建造以来,项目团队以陆地建造完工最大化为目标,结合场地大型吊机资源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施工步骤,实施双层片预制总装工艺等举措,有效提高了施工一体化程度。并科学安排下层甲板关键设备到货,避免设备侧装,大大提高了甲板片预制和总装效率。同时,面对壳式生活楼工序多、作业量大等诸多难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分段建造模式,减少五分之三的吊装工作量,为推进组块整体建造进度赢得了时间。

船舶海工产业链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六大优势产业链之一,“十四五”期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持续做大做强船舶海工等六大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此次垦利6-1CEP组块陆地建造在新区完工,将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注入新的活力,为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贡献新区力量。

➣ 青岛双瑞亮相德国汉堡海事展

9月6日,德国第30届国际海事展览会在汉堡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青岛双瑞携GasLink ® 船用清洁能源供应系统系列产品亮相本次展会。

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展览会由德国汉堡会展公司主办,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海事行业专业展览交易会。展会上,青岛双瑞重点展示了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GasLink ® 船用LNG供气系统(FGSS)、GasLink ® 船用甲醇燃料供应系统(LFSS)及GasLink ® 船用氨燃料供应系统(AFSS)。青岛双瑞在欧洲市场深耕多年,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深受欧洲客户的信赖。截至目前,在船舶压载水处理领域已同欧洲百余家船东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近年来,青岛双瑞紧跟全球绿色船舶发展趋势,相继自主研发并推出了SOxFree ® 船舶废气脱硫系统、NOxFree ® 船舶废气脱硝系统等船舶尾气后处理产品,以及GasLink ® 船用LNG供气系统、船用甲醇燃料供应系统、船用氨燃料供应系统等清洁能源配套设备。依托多领域的模拟仿真平台及上海、烟台等地的陆基试验基地,青岛双瑞在设计能力、应用经验、生产布局、交付能力等方面均已跻身国际一流水平。未来,青岛双瑞将持续深耕船用清洁能源配套领域,助力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

➣ 青岛:勇当排头兵谱写蓝色新答卷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要求,积极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奋力写好海洋这篇大文章,推动全市海洋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2018年5月,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船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183名科考队员经历263个昼夜,航程3.86万海里,分六个航段跨越三大洋,登上南极,布放“白龙”浮标,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区,首次在南极发现海底热液与冷泉并存,书写了诸多中国海洋科考新纪录。

作为中国的“海洋科技城”,十年来青岛向着辽阔大海坚定进发,海洋创新能力持续提高。十年来,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系列大洋深潜装备体系在青岛实现了“三龙聚首”,“东方红3”、“蓝海101”、“深蓝”号等先进科考船入列。全职住青涉海院士总数达21人、约占全国1/3。

2021年1月,联合国“海洋十年”正式启动,这是世界海洋领域的顶层科技倡议。今年6月,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牵头发起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和大科学计划OSF相继成功获批。OSF是我国物理海洋领域首个在联合国框架下发起的大科学计划,联合了全球25个国家34家海洋与气候科研机构和3个国际组织,将共同推动海洋与气候预报能力的大幅提升。

海洋科技乘风破浪,海洋渔业挺进深蓝。2022年6月7日,在位于黄海深处的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产深远海三文鱼养殖又获丰收。这是继去年“深蓝一号”网箱首次完成规模化收鱼以来的又一次全新突破。早在2017年,惠红领就参与了“深蓝一号”的设计建造。2018年7月,全球首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网箱,在黄海冷水团海域正式投入使用。之后,惠红领和同事们不断对“深蓝一号”养殖设备进行改造升级。

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浪潮,十年来,青岛经略海洋迈出崭新步伐: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世界最大吨位“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世界级海工装备在青交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18处、位居全国第二位;山东港口集团在青岛挂牌成立,全球领先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建成投产;“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深入实施,目前全世界16个海洋药物中,有2个诞生于青岛并在国内上市;全市海水淡化能力达22.4万立方米/日,约占全国1/7。十年来,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实现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

➣ 青岛北海造船手持订单排至2025年

2021年全球船舶市场触底反弹,船舶企业正经历一波造船订单潮。在市场需求、船龄替代和环保公约共同驱动的新景气周期里,北海造船目前手持订单41艘,为近十几年来最多的手持订单量。作为中国船舶集团超大型矿砂船和大型散货船的骨干建造企业,青岛北海造船生产线平均排期已至2025年。

相对“饱满”的在手订单,将继续巩固青岛北海造船在超大型矿砂船和大型散货船市场的全球领先地位。目前,青岛北海造船已建造交付各类干散货船百余艘,超大型矿砂船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大型散货船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列。

➣ 海洋所研发“纳米杀手”高效杀菌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盾课题组发现,由过硫酸盐激活的“纳米杀手”可实现对厌氧微生物高效杀菌。研究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

海洋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损和微生物会引起腐蚀。我国因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3.34%,而海洋腐蚀损失约占总腐蚀损失的1/3,超过7000亿元。

在腐蚀细菌中,广泛分布于缺氧环境中的硫酸盐还原菌长期以来一直被普遍认为是导致金属材料腐蚀失效的罪魁祸首。近期,具有细胞毒性的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二硫化钼(MoS2)纳米片是典型的二维材料,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性。

该研究基于MoS2纳米片物理损伤和化学氧化的协同作用,构建了一种快速高效的针对厌氧细菌的杀菌体系。可以实现在各种环境中快速稳定的灭菌工作。这项工作为拓展厌氧杀菌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 中国海洋大学刘勇教授获2022年“科学探索奖”

9月15日,2022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公布,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刘勇教授获此殊荣,成为学校历史上首位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

刘勇长期致力于新型海上构筑物水动力分析方法与设计理论的研究,在透空结构的水动力分析新方法、开孔沉箱结构设计理论、环境友好型海岸结构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等科技奖励。

➣ 青岛:监管助推小海参长成海洋科技大产业

为切实加强养殖海参等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打造“六大”监管模式,从健全机制、指导用药、技术培训、智慧监管、监督抽检、联合执法等方面强监管、消隐患、促提升。

瑞滋集团“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刺参良种场”,是全国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瑞滋集团跟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联合打造的智慧养殖系统已经正式运行,该系统包含养殖数据、环境-病原数据、泡沫监控、视频监控、环控预警和AI预警等几大板块,使生产规划和日常管理都更加精准高效,并且能够快速应对各种环境状况,有利于降低水产养殖病害及灾害风险,有效节省了成本。

相关资料显示,该智慧养殖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能够实现对水产养殖企业的育苗、放养、投喂、病害防治到收获、运输等生产流程的剖析,对水产养殖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活动实行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在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传感器设备,可以实时监控水体信息,采集包含地理位置、活性磷酸盐、PH、悬浮物质在内的多项关键参数,内置lora网关模块实时传输数据,并且全部数据实时上传数据中心平台,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在问题发酵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近年来,青岛市聚焦重点品种、禁限用农兽药残留问题,持续开展春季清池暗查暗访、渔用投入品专项整治和食用水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用药行为依法进行警示公示。今年以来,市、区(市)两级共开展执法检查66次,派出执法人员143人次,检查生产主体151家。下一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将在网格化管理、渔用投入品治理、监管追溯平台应用、质量检测和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举措、补齐短板、强化落实,以战果体现工作成效,聚焦隐患问题,积极作为、铁腕治患,推动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效提升。

➣ 国内首个原创海洋科普艺展开幕

9月18日,由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举办的《hi 闪光人》海洋科普艺展在园内极地海洋馆正式开展,这也是国内首个海洋公园原创科普插画展。该展出将持续到10月底。

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倡导各种寓教于乐,创新科普教育的形式。目前已有科普进校园、进商超活动、园区动物动物专属科普月、夜宿极地·鱼我同眠、大海洋小课堂、研学科普课等科普项目。接下来,青岛极地还将举办更多科普活动,尝试更多的科普形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海洋的魅力。

➣ 青岛海洋石油工程恩平大型组块完成陆地建造

9月21日,由石化四建第一工程公司承建的青岛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恩平EP20-5WHPA组块无人平台完成陆地建造,于当日进行装船作业,即将择期出海。

青岛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恩平EP20-5WHPA组块设计总重2000多吨,长40多米,宽30多米,高近30米。该公司工程项目部承担了机械专业、管道专业、通风专业、安全专业的施工,完成机械设备30多台套;通风空调设备近70台套,风管安装210多段,管线长度4.1公里,焊接吋D7300吋,管线材质涉及碳钢、铜镍、双相钢、超级双相钢、X65、玻璃钢及不锈钢管线。由于施工周期异常紧张,且业主材料到货晚,尤其面对100%拍片厚度达到30多毫米的双向钢管线,工程项目部提前布局、制定施工方案。从内部协调技能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施工,追求质量“零缺陷”,践行一次把事做对为行为准则,经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管线按时完成组对焊接工作,且拍片合格率达到100%,恩平EP20-5WHPA组块整体完工合格率按口计也达到97.8%。

➣  2022青岛诗歌节暨国际海洋文学周举办 

9月25日晚,2022青岛诗歌节暨国际海洋文学周开幕式在奥帆中心情人坝灯塔前举行,与会嘉宾以诗意吟诵共同揭幕这一标识上青岛符号的诗歌节会,共话诗歌的浪漫与壮阔。25日至9月28日,首届青岛诗歌节暨国际海洋文学周以形式多样的对话、互动,聚焦“文学海洋 诗意青岛”。

➣ 青岛海警局与多涉海部门展开涉渔“三无”船舶联合整治行动

为切实维护渔业生产作业秩序和海上安全稳定,近日,青岛海警局与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公安局、青岛海事局等多家单位在胶州湾及前海一线海域开展联合整治涉渔“三无”船舶行动。

此次行动重点整治对象为辖区内具有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等情形,在水上航行、停泊、作业的各类机动、非机动船舶以及其他按照船舶管理的水上移动或漂浮设施、装置。过程中,海警执法员通过“逐港逐船、核查认定、定点清理”等方式,重点核实船舶船名船号、船籍港等信息,查验船舶证书等资料,详细掌握船舶配员、作业方式等基本情况。同时,执法员还利用登临检查时机进行政策法规宣讲和安全生产讲解,提高渔船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通过此次联合整治行动,青岛海警局与相关涉海部门的联巡、联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涉渔船舶生产秩序得到有力维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