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产业推动现代海洋一产特色发展
■健康海水增养殖业
突破关键技术——突破苗种繁育、病害防控、质量安全、健康养殖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积极转化应用“863”“973”等国家高端研发成果,实现海洋经济由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
培育特色渔业品牌——重点抓好海参、海带、鲍鱼、大宗双壳贝类、名贵鱼类等主导品种和特色品种底播增殖,构建西霞口—礼村、俚岛—高绿—寻山、东楮岛、好当家等近海规模化养殖园区,抓好荣成湾—桑沟湾人工鱼礁带、靖海湾人工鱼礁群等海洋资源修复工程,加大名牌水产品的培育和优势特色水产品保护,引导企业加强产品质量认证,积极培育新的渔业品牌。
目标:到2015年,全市海洋牧场达到50万亩,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10万吨左右,打造国家级现代渔业示范区、优质海水鱼工厂化养殖基地和优质海产品养殖基地。
■水产良种繁育产业
加强名优新品种培育和繁殖——建立安全的良种繁育和推广服务体系,搞好海参、鲍鱼、扇贝、海带、大菱鲆、牙鲆等主要养殖品种的提纯复壮、更新换代,积极申报西霞口“省级海参原种场”和马山集团 “马山长鮹原种场”,加快建设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和荣成湾海洋水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目标:争取到2015年,主要增养殖品种全部建立良种场,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分别达到5家和10家,良种覆盖率超过80%。
■现代远洋渔业
提高远洋渔业装备水平——加快实施渔船标准化改造工程,重点发展大型金枪鱼延绳钓船、围网船,鱿鱼钓船。
优化后勤保障体系——健全和优化靠泊、装卸、补给等远洋渔业后勤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海上收购、回运、加工、销售业务。
拓展海外渔场——积极拓展斐济、朝鲜东部海域等海外渔场,逐步在海外建设现代化加工厂和后勤补给基地,提高远洋渔业的综合效益水平。
目标:到2015年,大洋渔船数量增加到260艘以上,建成全国最重要的远洋渔业基地。
转型中的现代海洋二产迅速崛起
■修造船及零部件产业
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倾斜——依托龙眼湾、俚岛湾、马山湾、石岛湾、靖海湾五大造船板块,推动优势资源向黄海造船、西霞口修造船、神飞造船、百步亭造船、荣喜造船、石岛修船和靖海船厂等龙头倾斜,支持以资本为纽带进行强强联合或强弱重组。突出发展客滚船、重吊船、油轮、远洋渔船、豪华游艇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型。
壮大船舶配套零部件产业——推进实施与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等院校签订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扶持市内配套企业获得船级社认证,抓好寻山锻压、波通达、荣川港机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大型船舶曲轴、甲板机械、船室设备、通讯设备、制冷设备等配套产品的产出规模,开拓大连、青岛、上海等重点区域的造船市场。
目标:到2015年,形成整船制造30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50万载重吨的能力,船舶零部件市内配套率达到25%以上,船舶和海洋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
■海产品精深加工业
开发大众化即食系列产品——以好当家集团、泰祥集团、寻山集团、成山海之宝、俚岛科技、泓达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开发即食海参、盐渍海带、海藻饮品、冷冻调理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功能营养食品等系列产品,建成好当家、福建厨师、航海食品、嘉美食品等一批现代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园区 (基地)。
目标:到2015年,力争海产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85%以上。
海洋特色服务引领现代海洋三产
■“一心两翼”的滨海特色旅游业
中心区域——重点发展大型商贸、高档酒店、演艺广场、养生餐饮、游艇、海上休闲运动等,打造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集散中心和休闲养生中心。
北部区域——重点建设荣成好运角旅游度假区,打造好运角景区、好运生态休闲、好运休闲度假、好运海上牧场四个旅游板块,辐射带动朝阳港湿地公园、天鹅湖生态自然保护区、马山国际自由养生岛以及圣水观、花斑彩石景区的规划建设,建设国际性滨海旅游开放区。
南部区域——突出文化主题,深度挖掘海洋文化、渔家文化、道教文化和中日韩交流文化等,规划建设好槎山景区、天海湾旅游度假区、生态渔村、养生渔吧、休闲农庄等设施,发展游艇俱乐部等时尚前卫的滨海休闲运动项目,打造特色鲜明的养生休闲度假区。
目标:到2015年,年接待中外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150亿,打造以“极地胜境、好运荣成”为品牌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名城。
■海洋运输物流业
夯实路港基础设施——实施石岛港、龙眼港改造升级工程,推进荣乌高速荣成段、青荣城际铁路荣成段建设,适时启动镆铘岛石化港口规划建设。
加强与国内外大港合作——加强与青岛港、大连港、日照港及釜山、仁川、门司、南浦等国内外大港的合作,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加快龙眼港和韩国大山港快艇客运建设,推动实施石岛港、龙眼港中韩陆海联运、竞争区域物流份额。
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支持船舶运输企业扩大海运和代理服务规模,逐步建立起大型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运输船队。到2015年,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4万标箱,建设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港口物流中心。
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现代物流园区、中外运物流园区、好当家水产食品加工物流园区、威海航海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油品、化学品专业物流园区。到2015年,全市冷库、气调库库容达到150万吨,冷链物流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以上。
■金融服务业
拓展金融服务——鼓励和吸引国内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荣成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异地银行在荣成开展金融服务;加快发展融资担保、信托、典当、租赁等新兴业务,拓展跨行业、跨市场的交叉型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积极发展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引进汇丰银行在荣成设立村镇银行;积极拓展保险市场,规范发展各类保险企业,开发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险产品;积极引进和培育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信托投资等各类投资机构。
发展资本市场融资——努力推进俚岛海科、华鹏玻璃、泰祥食品等企业上市进程,好当家集团实现再融资。到2015年,力争全市上市公司达到10家以上。
■文化服务业
推进新兴文化业——规划建设文化宫、影剧院等一批新的文体活动设施,积极推进物联网等新兴文化业发展。
打造“好运荣成”——挖掘整理海洋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市场化开发力度,打造“好运荣成”城市文化品牌。
设立专项资金——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力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推进金石湾文化艺术园区、阳光文苑、欢乐家园等的建设。
目标: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上升到6%。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发力
■新能源及配套产业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加快建设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一期、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站示范工程,华能、国华、大唐风电项目,积极探索利用海洋能项目。
大力发展新能源配套产业——着力构建研发、设计、制造、运营一体化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体系,重点扶持泰山重工等一批核电配套企业发展,培植沈鼓集团风机总装、华力风力发电机、寻山风机轴和荣川风机塔筒等风电装备配套产业。
目标:到2015年,核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0万千瓦,全市风电装机80万千瓦,风电设备市内配套率达到60%以上。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发 展 高 科 技 海 洋 保 健品——围绕功能性海洋保健品,以鸿洋神集团、好当家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开发鱼油软胶囊、海参营养液等高科技海洋保健品。
发 展 新 型 海 洋 天 然 药品——围绕疗效型海洋药品,以达因药业、海森药业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开发高效低副作用的抗肿瘤类、抗菌类等新型海洋天然药品。
目标:到2015年,全市海洋生物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
■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
重点依托荣成 “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基地”品牌,以华力电机、荣佳电机等为龙头,大力发展高能量密度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打造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区。
目标:到2015年,整车产能突破20万辆,市内配套率达到50%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以市经济开发区电子工业园、港西光电子工业园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加大无辐射电磁炉、防辐射无频闪高效节能灯、家电散热器件、医疗器械及手机电子配件等产业延伸发展。
目标:到2015年,电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新材料产业
以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集成化、制备技术绿色化方向为目标,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重点发展铝镁合金材料、海洋工程新材料及新型纳米材料等,重点推进金属抗氧化涂料等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产业化,扩大产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新材料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由小规模分散向大规模集约发展。
目标:力争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一类开放港口--荣成石岛港
石岛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