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岛开发区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产业集聚区内重要的港口、海工设备制造企业,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岛海西重机”)近年来为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环渤海湾、广东、海南等诸多地区的港口码头、船厂提供了大型起重设备和海洋工作平台。为进一步进军海洋平台,打造企业“蓝色”品牌,2012年3月,青岛海西重机启动了突堤码头项目的建设。经过五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如今,该码头已完成水下作业部分,这一国内首个配备了1600吨和300吨大型龙门起重机的突堤码头已“浮出”水面。
突堤码头“浮出”水面
在青岛海西重机的码头岸线上,记者看到,十几名工人正在往一条突堤码头上架设钢筋。青岛海西重机党委书记孙国庆告诉记者,工人们正在进行的是水上胸墙的施工,由于只使用了一套模版,因此采用轮流施工的方式进行两条码头的建设。
据了解,自今年3月16日开始正式施工以来,经过五个多月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水下清淤、挖泥、炸礁、沉箱预制及安放等水下工作,工程进度完成大半。下一步,将完成突堤码头的封仓垫层、中间回填石料、动力管道等施工工作,并计划在今年11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
记者了解到,由于突堤码头建设需要离垂直护岸100多米施工,因此各项工作受潮流影响很大,尤其是每天只有两到四个小时的时间可以水下作业,施工难度较大。“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方案评审后再施工的方式,根据潮流和天气情况,与施工单位一起合理安排人员,采取多班制、轮班制的工作方式,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保证了施工进度按时完成。”孙国庆说。
提升海工设备吊装实力
青岛海西重机此次建设的突堤码头为重力式沉箱码头,主要作用是用于大型海洋工程设备的吊装。以往,在往大型船舶上吊装大型海工设备时,通常采用浮起式起重设备在海上吊装,不仅花费大,而且易受到海浪的影响,定位难度大。突堤码头及其配套设备的项目的建设,解决了这一难题。
以前,国内船舶对大型海工设备的需求较少,但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重型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之前的大型海工设备吊装方式的弊端也愈加凸显。因此,2011年上半年,海西重机投入2700万元,进行突堤码头项目的建设,大幅提升了青岛海西重机的企业竞争力。
“突堤码头建成后,大型船舶可以直接开进来,然后我们通过滑轨将大型龙门起重机从厂区的码头岸线直接滑送到突堤码头上,来完成设备的吊装。”孙国庆向记者介绍说,“这样的好处,一是突堤码头可抗风浪的冲击,在吊装时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二是可以节省每次吊装设备时使用浮起式起重机的费用;三是可以大大缩短海工设备的安装周期。”
目前与突堤码头配套的一台1600吨和一台300吨的大型龙门起重机也在制, 造和安装过程中。码头与配套设备配置完成后,将大幅提升对大型海工设备的安装能力。届时,不仅可以完成对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桥式抓斗卸船机等大型起重设备的整体吊装,而且还能对海洋平台的上部甲板、生活楼和飞机平台进行整体吊装。
助力抢占海工市场份额
作为国内第一家拥有大型浮式起重机厂内总装总试码头,青岛海西重机紧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机遇,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使企业在大型起重设备、海洋工作平台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孙国庆告诉记者,随着青岛开发区船舶与海洋工程集聚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青岛海西重机也在不断创新中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除在传统的港机市场迅速扩张和占领市场外,大力投向海工产品,近两年一直致力于海工作业平台的投入和开发。“今年6月,我们成功承接了天津德赛公司的36米拼装式自升多功能作业平台项目的建设任务,这是国内首创的海工作业平台,升降高度可达40米,甲板面积650平方米,载荷达600吨,可在水深30米海域工作。”
近年来,海西重机自主创新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各种门座式起重机、桥式抓斗卸船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浮起式起重机、大型门式起重机等机械产品100多台,为国内诸多港口码头和船厂提供了高标准的机械设备。“近年来我们企业年产值由2008年的8000万元发展到2011年的8亿元,3年里产值增长了9倍。而且,我们计划要在今年完成年产值15亿元的任务,使企业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孙国庆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