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6家企业获评高成长性海洋企业 “蓝色引擎”澎湃崂山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4-08-21 10:36

近日,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公布今年青岛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名单,评选20家企业为“青岛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其中,崂山区青岛琛蓝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占全市总数的近三分之一,获评数量连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海洋企业创新成长优势进一步凸显。

青岛市崂山区背倚苍翠青山,海域面积2880平方公里,镶嵌着95.7公里的最美海岸线。海洋不仅是崂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2023年,崂山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46.0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0.1%,“蓝色引擎”迸发出澎湃动力。

科技创新描绘新图景

为什么崂山区能培育出这么多高成长性的企业?从近年来崂山科研成果“从0到1”的原始突破中能发现,科研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崂山区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优势,探索广阔海洋蕴藏的丰富资源,一系列科创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前不久,我们完成免疫抗肿瘤海洋1类新药‘注射用BG136’(以下简称‘BG136’)临床I期安全性爬坡试验,近期在进行II期临床研究工作的筹备。”BG136项目总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教授、海药院首席科学家于广利告诉记者。

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科技局、崂山区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了“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2024年8月16日,在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糖工程药物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团队获得青岛市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

BG136可以说是在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平台上进行成果开发和转化的众多项目的其中之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糖工程药物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团队在海洋糖药物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中还做出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如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GV-971于2009年成功转让并于2019年在国内获批有条件上市,填补了该领域全球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抗2型糖尿病药物FvF实现转让并成功提交了临床研究申请……截至目前,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已经成功转化了200多个项目。

“青岛拥有全国唯一的海洋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还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涉海科研机构50余家,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创力量支撑。”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总工程师张惠珺介绍。

目前,以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为主力先锋的“蓝色药库”开发团队已经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200余人,他们正在探索蓝色新药的海洋中不断遨游。

同时,为了加快塑成产业科技创新新优势,崂山区打造了全省首个海洋人才创新园,致力于汇聚全球海洋人才和创新资源。“我们将加强与校区、社区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为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同时,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和服务体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产业集群。”青岛海洋人才创新园运营公司董事长王宾说。

产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人才、技术、政策、产业链条等一系列层面的进步,崂山区依托鲜明的海洋优势和特色,不断借助科技创新激发海洋产业潜力与活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产业推动“蓝色引擎”

当崂山区聚力科技突破时,诸多海洋生物医药企业也在慢慢发展壮大,在这条海洋生物利用的赛道上,锁定中高端产品发力。

在崂山区6家获评“青岛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的名单中,不少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解决了国际市场中产品“卡脖子”等问题。

青岛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如此。该企业从螃蟹壳中提取出壳聚糖粉末,突破精深纯化工艺技术,实现体内植入级医用壳聚糖原料的规模化生产。利用该原料研发的“术益纱”,成为国际唯一用改性壳聚糖研制成功的体内可吸收手术止血材料,产品已在百余家三甲医院、千余家二甲医院应用。除“术益纱”外,还有多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处于加快研发进程中。

2022年,博益特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董事长聂仁克看来,公司走的是“科技工贸”路线,先由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基础研究,再创立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然后实现大规模生产,最后面向市场销售,每一步都稳健有力。

青岛琛蓝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则聚焦蛤蜊和海参,在研发出蛤蜊肽、海参肽两款海洋功能食品后,目前正在向海洋医药产品跨越发展,联合青岛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展“全蛤蜊海精胶囊高血压肾病中药复方制剂”项目,重点研发一款具有良好降压效果、长期服用安全可靠、无副作用的海洋中药,服务于高血压患者以及高血压肾病患者。

高成长性海洋企业可以带动更多小微企业壮大规模,形成海洋企业千帆竞发的局面。而这6家获评“青岛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的崂山区企业,也将进一步推动崂山区乃至青岛市海洋经济实现新飞跃,形成全产业链拉动的海洋产业发展生态,开拓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新局面。

利好政策厚植发展生态

2024年崂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聚焦海洋科技创新,加力突破海洋经济,助力双瑞、海德威等企业拓展市场,支持国数信息科技推进海洋探测装备开发、中科星图打造空天信息轻量化产品,全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

发展海洋经济,要依靠的不仅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更是一条更为广阔,也更为艰难的“科技转化”之路。对此,崂山区一直在不断改革和探索。

前不久,《崂山区“校长(院长)基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正式发布。根据项目绩效情况给予驻区高校院所资金支持,每年每所高校院所扶持资金最高可达500万元,全年基金总额最高可达5000万元……高校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崂山区通过创新建立校长基金制度等举措,做好源头创新的服务工作。

“基金以‘后补助’形式支持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海洋生物医药、软件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和未来产业方向的成果转化创业项目。”据崂山区科技局局长薄伟介绍,校长基金的设立,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人才创新创业。为此,该试行办法明确,在资金用途、分配方案等方面,赋予高校院所更大限度自主权,以确保相关资金能够更有效地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真正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围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崂山区聚力实施“繁星计划”。通过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等举措,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打造“崂山样板”,力争到2026年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库入库项目达到400个以上,成果就地转化孵化企业达到30家以上,示范性技术转移机构达到20家以上,技术经纪人达到300人以上,让各类科创要素在崂山区充分涌流。

当下,崂山区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提质,通过实施“繁星计划”三年行动,全方位构建从支持科技研发、畅通成果转化到培育新兴产业的创新生态链,精准施策培育新技术、新成果、新产业,加快海洋科技突破、创新,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

下一步,崂山区将积极融入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建设,锚定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目标,更大力度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加快推动全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黄元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