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深化对海洋的认知 海洋生态保护论坛倡议发布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1-07-13 14:17

7月12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海洋生态保护论坛在贵州贵阳召开,会上发布了《海洋生态保护论坛倡议》。本届海洋生态保护论坛旨在分享和推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的理念和成功实践,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本土化、主流化,探讨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来自中国、泰国、柬埔寨、英国等国家海洋事务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代表以及全球和区域性相关国际组织代表160多人参会。

论坛围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主题,开展了海洋生态保护的理念、政策、实践以及合作方面的交流。“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认同。该理念提倡依靠自然的力量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的挑战。  

海洋绿色发展新举措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作主旨报告。“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她是自然资源的宝库,是全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王宏表示,“然而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认知的局限性,地球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海洋尤其如此。” 

他一一列举: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持续退化,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塑料垃圾污染严重,海洋酸化、海洋脱氧问题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更直接威胁着沿海和岛屿国家安全。

王宏表示,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中国正在为海洋绿色发展而进行不懈的努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推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增强海洋绿色发展创新能力。他强调,中国作出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自然资源部将围绕新要求,实施新举措,创造新业绩

一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有效发挥海洋的固碳作用,组织开展专项调查评估,摸清了红树林、盐沼、海草床三大蓝碳生态系统本底,努力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制定海洋碳汇核算标准,完成第一笔海洋碳汇交易。推进海洋微生物碳泵、渔业碳汇研究,促进海洋生态价值实现。 

二是提高海洋综合管理能力。基于中国海自然地理特性,开展了海洋生态分类分区,为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奠定基础。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将绝大部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生物多样性敏感区、重点物种栖息地纳入红线,强化底线约束,保障生态安全。高度重视陆海统筹,制定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指导海岸带地区陆海协同发展、一体化保护。

三是推进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各级各类海洋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791万公顷,初步形成了类型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保护地网络。珍稀海洋生物种群正在逐步恢复,如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数量已从1200头恢复到2000头,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在中国大陆的数量增加了200余只,增幅超过30%。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填补了中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的空白,在跨国迁徙鸟类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等,共整治修复海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2.3万公顷,红树林、盐沼等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积极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中国落地生根。不久前,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发布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全球标准》中文版以及中国实践典型案例,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理念提供了中国经验。

五是增强海洋绿色发展创新能力。浙江舟山海洋潮流能工程实现连续并网发电,海水淡化膜及系统装备产业化研发制造体系初步形成。依托海洋生物技术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抗肿瘤靶向药物研发获得重大突破。

谈到发展新举措,王宏强调,要加快推动海洋绿色低碳发展。聚焦“双碳”目标,协同开展海洋领域增汇与减排,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空间,稳固、提升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培育壮大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内外畅通、供需平衡、循环低碳、集约高效的海洋发展新格局。

要持续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海洋自然保护地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为核心,以海洋生态廊道为纽带,完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健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体系,科学实施一系列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稳步提升海洋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要全面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坚持节约集约,推进自然资源高效利用。出台全国和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优化空间功能布局,严格管控利用浅海近岸,有序利用深水远岸,提升各类海洋空间资源供给能力,推进陆海深度融合、协同有序发展。加快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和试点示范,探索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要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重大议程和计划,积极参与多双边交流,拓展和深化“蓝色伙伴关系”,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务实合作,不断丰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理论、标准与实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海洋生态保护论坛倡议发布

论坛发布了《海洋生态保护论坛倡议》,提出要深化对海洋的认知,持续推进能力建设,有效形成行动合力。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各方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论标准和实践成果广泛应用,推进蓝色伙伴关系建设,凝聚全球海洋治理合力,共建人海和谐共生的美丽海洋。 

倡议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融入国家或地方海洋治理体系,统筹规划,协同治理;通过不断深化对海洋的认知,在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框架下,各国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加强海洋自然本底、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蓝色碳汇等基础和前沿学科研究,加速识别栖息地、繁殖地、洞游通道等生态热点区域和保护空缺区域,加强对海洋的综合认知与理解,丰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海洋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知识,并在本地区推广海洋知识和公共产品的应用。不断探索实行联合保护措施,强化对海洋生态廊道的整体和跨界保护,推动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同时,持续推进能力建设。倡导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融入国家或地方海洋治理体系,统筹规划、协同治理,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分享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最佳实践,扩大优秀项目的可复制性,推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国际标准的本地化应用。

还需要有效形成行动合力。探索实行联合保护措施,强化对海洋生态廊道的整体和跨界保护,促进保护地间的合作行动,建立健全海洋保护信息国际交流机制,协同推进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共同支持以科技创新和环境友好的方式促进海洋产业发展,推动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经济髙质量发展双赢。

“此次围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实践进行论道,通过论坛聚集领域里引领性高层次研究队伍,形成思想共识,为推动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促进海洋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方案,对贵州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兼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说。

参会代表认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必将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海洋环境、共谋人类福祉中发挥更大作用。各方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标准和实践成果广泛应用,建立合作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