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青岛船舶制造业驶向“深蓝”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2-05-11 10:59

完善的船舶产业布局,让青岛在全球船舶产业新一轮转移升级中占据制高点,不断驶向“深蓝”

近日,青岛造船厂为武汉新港大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建造的500TEU级汉亚直达集装箱船正式开工建造,该系列船开工建造后,青岛造船厂在将初步形成中小型集装箱船系列化产品。作为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青岛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形成了西海岸新区海西湾、古镇口融合区和青岛蓝谷等三个各具产业特色的集聚区。目前,青岛已经拥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相关国字号研发创新平台9个,中船系内7家船舶技术研究所分部等研究机构,船舶海工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水平迈进。

500TEU级汉亚直达集装箱船开工建造

4月27日,青岛造船厂为武汉新港大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建造的500TEU级汉亚直达集装箱船正式开工建造。当天上午10点58分,在青岛造船厂船体车间,华中港航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辉摁下了钢板数控切割机按钮。

据了解,青岛造船厂于去年12月与武汉新港大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签订了2艘500TEU级汉亚直达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这两艘船总投资额1.5亿元,由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该项目是专用于载运集装箱(包括冷藏船及危险品集装箱),主要航行于武汉至韩国釜山江海直达船舶。设计采用江海直达船型的综合高效节能技术,是新一代的江海联运集装箱船型。预计这两艘新船将于2023年“五一”前完成交付,并可望于2023年夏季投入日、韩国际航线营运。届时,由武汉直达日本、韩国的汉亚直达集装箱班轮将由目前的2艘增加到4艘,运力实现倍增,航线延伸到关东地区,覆盖包括东京在内的五大基本港,并保证航线的稳定性,助推武汉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和内陆“出海口”。

据了解,武汉新港大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是湖北省港口集团所属华中港航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具有多年的长江内河及中日韩航线运营管理经验,具备开行武汉至日本近洋集装箱班轮的资质条件。华中港航物流集团是以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核心企业为战略目标、将旗下港航板块企业整合重组而成的国有独资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及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发展重要推动力量。

据悉,500TEU汉亚直达集装箱船是青岛造船厂与武汉新港大通国际航运有限公司的首次战略合作。该系列船开工建造后,青岛造船厂在将初步形成中小型集装箱船系列化产品,对于提升青岛造船厂在产品多元化技术能力,扩大青岛造船厂在集装箱船建造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首艘无人驾驶船舶上线运营

4月22日,我国首艘无人驾驶、远程操控的,智能航行300TEU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在青岛港上线运营。据了解,“智飞”号由青岛造船厂承建,是目前全球最大,同时也是我国首艘自主研发的该类船舶。据了解,该船总长约110米,设计航速12节,续航可达4500海里,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远程操控。

据了解,近年来,青岛造船厂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建造交付了国内首艘具有智能航行能力的集装箱运输商船“智飞”号 ,实现船舶产品新突破,并发挥技术专长为中石油广东石化建造了系列工作船;签订并交付“三峡新能源阳西沙扒海上风电塔筒”项目,成功开辟海上风电市场;签署3万立方深远海桁架类大型智能养殖装备项目以及后续智能海工装备及船体研发制造的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探索深远海渔业养殖装备领域。

船舶海工产业向高端化水平迈进

船舶业的发展进阶不止青岛造船厂。另据了解,中船集团在青已布局北船重工、中国船柴、青岛双瑞、中船重工海装院、海西重机等多家企业单位,总数量达17家。去年以来,中国船舶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青岛总装厂成功交验为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5S60ME-C8.1CSB202主机;青岛海西重机有限责任公司为天津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打造的第三批4台自动化轨道吊顺利发运;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船重工)建造的32.5万吨超大型矿砂船“ORE ZHOUSHAN”轮命名交付,用于巴西—中国航线的矿石运输……一个个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特色产业升级、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成功实例,推进船舶海工产业向高端化水平迈进。

无论其在高端产品上所具备的强劲实力,还是厚重而延展的产业链,青岛船舶海工装备创新资源在不断集中。

作为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青岛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形成了西海岸新区海西湾、古镇口融合区和青岛蓝谷等三个各具产业特色的集聚区。目前,青岛已经拥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相关国字号研发创新平台9个,中船系内7家船舶技术研究所分部等研究机构。同时,共有10万吨级以上船坞8座,海洋工程滑道11条,可建造修理50万吨级以下的各类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近期年造船能力350万载重吨,远期年造船能力760万载重吨,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30万标吨以上。

更重要的是,青岛已经形成了具有从船用钢板加工与配送、大型船舶主机曲轴到大型低速船用柴油发动机、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港口及船用机械等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配套能力的大型产业集群。如此完善的船舶产业布局,让青岛在全球船舶产业新一轮转移升级中占据制高点,不断驶向“深蓝”。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 李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