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生态渔业发展的建议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1-07-02 11:15

山东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大省,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其中,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但海洋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一直低于20%,预计2020年将超过20%。而上海市提出到2020年海洋经济将占全市GDP的30%左右,天津市计划到2020年海洋经济占全市GDP比重将超过35%。相比之下,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等海洋主要产业,我省与其他沿海省市还有差距。2018年5月《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印发实施,推出海洋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分三步走,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海洋强省。

海洋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经略海洋提出了殷切嘱托,并亲临山东和青岛视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多次来青岛调研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工作,对青岛海洋发展寄予厚望。对此,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聚焦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目标任务,立足自身优势,突出问题导向,攻坚克难、大干快上、勇争一流,着力在全市打一场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海洋攻势”,建造“一带一路”和全省跨越发展的桥头堡。

要实现海洋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本解决渔业捕捞量超越资源恢复力的生态失衡问题。为此,我们不能长期依靠“休渔期延长、禁渔区扩大”的资源养护策略,而是要逐步改变多消耗,多补充或短时间休渔、长时间捕捞的粗放型生产与间歇式保护模式,研究实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基于自然维护的海洋生态渔业发展对策,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

一、依据蓝色经济发展海洋生态渔业

依据蓝色经济的发展理论,要实现海洋渔业生产与资源养护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技创新。重点发展深水及海洋农牧化、无公害养殖技术,远洋捕捞及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和带动海洋生物制品、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覆盖沿海、滩涂、近海和远洋的现代海洋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建立和实现海洋生物与海域环境相适应,物质和能量自然再生和循环,渔业资源生态平衡,可持续获得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最大化的新型高效海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并为我市最终取代现行的海洋渔业休渔、禁渔等权益之计创造条件。

二、保护渔业资源实施渔获总量控制

自然科学研究表明,许多鱼类的繁殖和幼鱼生长期超过伏季休渔期。对此如不设置相应的禁渔区,大量的种鱼或幼鱼在休渔期前后仍被捕捞,这种毁灭性捕捞不仅需要长时期的资源养护,而且极易造成不可逆的种群灭绝。因此,除了实施伏季休渔措施外,我市还应在鱼类产卵洄游必经海域,建立一定时期的“禁渔区”或设置“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区”,并作为一项海洋渔业资源恢复与保护的基本国策长期坚持。

三、增殖放流促进渔业资源生态平衡

在资源环境恶化的条件下发展生态渔业,必须借助“以鱼治水、以鱼养水”的自然机能,科学开展近海渔业的增殖放流,变“静态保护”为“动态养护”。建议我市推行大规模深海移动网箱养殖,实现海洋渔业以捕捞为主向生态养殖的发展转型。配合休渔期、禁渔区的设立,提高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的投放数量和规模,利用碳汇渔业的发展,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与生态平衡。

四、发展休闲渔业提升远洋捕捞比重

休闲渔业作为沿海新兴的旅游观光、娱乐健身、休闲度假的现代服务业,不仅实现了渔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升级,也拓展了现代渔业的发展空间和内容,并为渔民和渔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发展远洋渔业,既是争取海洋渔业权益、参与国际资源分配的需要,也是我市优化渔业结构,带动加工、贸易、物流和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蓝色经济的必然选择。

五、实施生态养殖保障海洋食品安全

海洋渔业既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供给保障。在我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时,立体广阔的“蓝色耕地”可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大陆”。资料显示,海水养殖效益是粮田的10倍,故有“一亩海水十亩田”之称。为此,我市大力发展环保、高效的海洋生态渔业,对于发展蓝色经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海洋生态渔业的发展模式,颠覆了以往单靠捕捞或近海养殖为主的传统方式,克服了由过度捕捞带来的资源枯竭,因密集养殖带来的水域污染等弊端,实现了尊重自然、服从自然的海洋资源保护与生态平衡,解决了伏季休渔等权宜之计难以解决的海洋生物“快消耗、慢恢复”的生态破坏与失衡难题。可以说,海洋生态渔业的发展是一场海洋渔业生产划时代的技术革命,也为我市经略海洋保障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选择。

(来源:青岛“三民”活动市民意见建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