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深度解读│投资青企“画像”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1-04-20 19:44

资本是企业发展的血脉,也是区域经济腾飞的强大动能。青企间资本流动的脉络,折射出青岛这座创新创业之城的不竭动能,也展现出青岛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强大攻势。2020年,向青岛企业投资的企业数量达1.6万家,市内企业间投融资活动活跃,青岛市全年投资比上年增长3.2%,且总体呈稳定增长的态势。

在投资面向好的背后,蕴藏着青岛产业结构的短板。科技服务业作为科技创新全链条提供服务的新兴产业,被誉为未来产业的“高精尖”。然而,青岛被投资企业中科技服务企业数量占比仅为上海的四分之一。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岛的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高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份统计数据、几张图表分析、一些企业与项目,摹画出投资中的青企“画像”。

这里的青企,是指青岛接受外部投资的企业以及青岛对外投资的企业。这份统计是由上海市社会信用促进中心综合多方数据及组织,从企业维度出发,针对青岛接受外部投资以及青岛对外投资两个方向,而做出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报告。统计数据范围为中国境内投资,不包含港、澳、台和国外投资,所涉及投资活动仅为企业间的投资,不包含个人、政府等其他类型投资。

▲2020年,向青岛企业投资的企业数量达1.6万家,市内企业间投融资活动活跃,青岛市全年投资比上年增长3.2%,且总体呈稳定增长的态势


鲁沪共占半壁江山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向青岛企业投资的企业总数为15960家,其中,青岛本市企业11974家,占比75%;非青岛市企业3986家,占比25%。2020年外市投资的在青岛新注册的企业462家,占青岛市2020年新注册企业总量(127571家)的0.4%。从此组数据来看,投资于青岛企业的企业资金绝大多数来自于本市企业,青岛市内企业间投融资活动相对活跃。

投资于青岛企业的外市企业来自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3986家非青岛市投资企业中,分布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累计占比69%。其中,山东省内(不包含青岛市)企业数量最多,为1313家,占比约为33%;其次为上海,占比约为17%。投资青岛的企业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山东和上海这两区域投资企业数量占比已达50%。

由此可见,投资企业的分布区域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在投资于青岛企业的企业中,本地企业占大多数;二是,外市投资青岛企业排位中,上海表现亮眼,位居首位。对于第一特点的分析,以青岛投融资龙头企业——青松资本为采访案例。青松资本董事长隋晓认为,投资企业最核心的指标,是看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具备何种程度的吸引力,对客户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判断,在不同企业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维度。这就要求投资机构深入研究这个行业、企业,这样才能决定是值得否投资。时间也许是一年也许是多年,还有甚至是十多年,这必然涉及到成本问题。隋晓说:“距离是阻碍去外地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青松资本的投资布局全国市场,但重点还是在山东、在青岛。2020年,青松资本新增投资额超8.4亿元,新增基金规模38.13亿元;在其新增的17个投资项目中,青岛企业占12家;2021年预计至少有16家企业申报IPO,青岛企业占7家。对于第二个特点,可以从青沪企业互融共生方面做出阐释。从上世纪90年代初,青岛市委提出“学上海”;到去年7月,青岛市委主要领导率团赴上海学习考察;再到青沪企业家联谊会成立;数十年以来,“申”“青”携手,两座城市的企业也在互融共生中更加志同道合。“我们正在筹建落地山东能源交易中心项目,顺利落地后第一年即可创造30亿—4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在位于上合示范区上合贸易大厦的会议室里,上海链接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华正在与上合—上海创业港运营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栋探讨加大投资的事宜。在对中锐控股集团董事长钱建蓉、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陈海波、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宋烨等多位上海企业家的采访中发现,这些上海企业家对青岛具有浓厚的兴趣,均将青岛列为公司向北方市场开拓的第一城。


青企产业布局现短板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接受外市企业投资的企业共4229家,分布于20个行业大类。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为排名前五的被投资企业所属行业,累计占比71.7%,行业集中度高。投资与被投资企业所属行业一致的投资占比为36.2%,跨行业企业间投资占比为63.8%。企业间投资与行业因素有关,企业更倾向于投资自身更加熟悉的本行业企业。

以上数据与同年度上海的数据相比较,上海被投资企业的行业分布更加集中,排名前五的分别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累计占比86.6%。

从数据可以看出两城产业结构存在的差距,上海第三产业企业占比为82.2%,制造业占比为0.6%。青岛被投资企业第三产业占比为78.1%,制造业占比为11.4%。其中,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差别最大,上海被投资企业中科技服务企业占比为31.2%,而青岛仅占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展现城市高新技术研究与发展能力的代表性行业,在这一方面,显然上海吸引市外投资的能力更强,企业发展现状和能力更优。

与上海相比,青岛的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咨询等高科技服务生态存在差距。但上海有众多的高科技服务企业和人才,这是青岛与上海在技术与场景结合中,可拓展合作的巨大空间。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青岛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与成效,2020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稳中趋快,高新技术投资比上年增长5.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5.7%。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的投资均保持高速增长。

为了把上海的优质科技服务资源导流过来,青岛依托上合示范区,联合胧爱集团选址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的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打造了离岸创业港,划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生物科技”等孵化区,托上海完善的孵化器运营管理体系及人才工作环境,筛选一批成长前景较好的独角兽、瞪羚企业重点引进,培养储备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同时,还在上合示范区设立上海创业港,委托上海胧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上合—上海创业港运营仅半年时间,已孵化引进企业39家,在长三角地区对接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达成落地意向人才团队13个,涉及新能源、环保、智能制造等项目。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领域,成为青企投资的热门领域。深圳市通用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青岛投资一个亿的资金,建立青岛本地企业来运营青岛工业互联网生态基地。该公司董事长李博表示,深圳通用互联所投资的青岛工业互联网生态基地,既能从青岛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中开拓发展空间,又能推动青岛建立完整的本地电子生态链,以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的升级。

青松资本投资的青岛迈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研发尖端科技产品、制造智能的运动设备以及提供运动智能化方案。这种创新型企业既是投资者所热衷的潜力型企业,又是产业升级创造新模式和新方案引领型企业。隋晓提出,这些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投资机构能作为合作方和服务方,为企业解决运营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全方位地为企业赋能。

从被投资企业成立周期分布情况分析,青岛市被投资企业成立时长多集中在3至20年之间,占总体4229家被投资企业的71%,是吸引市外企业资本投资的主力军,该阶段的企业多处于快速成长期和成熟期,具有盈利模式清晰、经营能力完备等特点。而成立时间在3年内的初创期被投资企业占比仅为20%,吸引企业投资的能力有待提高。


青企对外投资逆差大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企业在对外市企业进行投资的共8823家,是青岛被投资企业数量(4229家)的2倍。其中,既向外市企业投资,又被外市企业投资的企业数量为352家,占青岛对外投资企业的4%。青岛企业投资的外市企业数量为15037家,是投资于青岛企业的外市企业(3986家)的3.8倍。单从投资企业数量上看,2020年青岛市企业投资逆差量大。

青岛企业对外投资企业所属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五大被投资企业分布行业占所有20个行业企业数量的73.4%。从行业分布构成来看,第三产业为青岛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产业,占比73.8%。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对外投资的企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为18.1%。

山东省内企业为青岛企业投资的最主要目标,2020年青岛企业共投资山东(除青岛)省内企业5770家,占总量的38.4%。第二梯队分别为北京、上海和广东省,青岛投资企业数量占比在5%至10%之间,与第一梯队的山东省被投资企业数量相比,成断崖式减少。

排名前十的省份除上述四个区域外,依次为江苏、浙江、四川、天津、辽宁、河北和河南,被投资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青岛市企业对外投资的地域偏好更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投资企业数量分布前20的城市中,11个为山东省内城市,剩余9座城市皆为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与投资青岛的企业地域分布基本一致。

青岛企业投资的外市企业的成立时间95%以上为20年以内。值得关注的是,成立时间在3年以内的初创期企业有6640家,占比44.2%;而成立时间在3至20年之间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占比为51.7%。相较于青岛被投资的企业而言(相对应的占比分别为20%和71%),青岛企业选择投资目标企业的构成相对更均衡,对于初创期企业的投资占比也更高。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 聂艳林 窦衍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