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推动实现“从1到10”产业蝶变,青岛蓝谷在行动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2-12-02 20:51

今年4月,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级”的工作要求。而其中关键一环,就是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将科研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动能优势。海洋科研机构集中、高端创新要素集聚的蓝谷,可谓重任在肩。

“如何把人才优势、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实现“从1到10”的产业化蝶变,是今后的重点。”11月22日下午,青岛蓝谷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毛军响做客民生在线,围绕“勇当海洋经济发展龙头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蓝谷”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截至目前,青岛蓝谷已集聚50余家高校院所、80余个创新平台和1万余名各类人才,度过了最艰难的“从0到1”的成果产出阶段。这些“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科创平台在蓝谷聚力协同,推进海洋科技创新频创佳绩,源源不断地产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透明海洋、海底发现、蓝色生命、健康海洋、海洋高端智能装备等重大科研任务稳步推进,“蓝色药库”开发进入快速发展期,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首批大黄鱼开捕上市,世界最大自主航行的集装箱商船“智飞”号于今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国内首艘无人驾驶自主航行系统实验船“智腾”号成功下水……这股澎湃激荡的科技创新力量,正是蓝谷主动担当、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底色和底气所在。

如果说蓝谷科研院所优势在于基础研发的“从0到1”阶段,那产业化就是“从1到10”阶段。今年以来,为优化蓝谷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青岛蓝谷顶格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指挥部,建立领导班子与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定期恳谈制度,并建立了“八个一”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做实一个平台、对接一批科研院所、成立一批基金、做大一个联盟、挖掘一批应用场景、建设一批成果转化基地、做活一个品牌、打造一支队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节点,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

顶层设计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揽子”举措迅速出台:设立总规模 20 亿元的引导基金和1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推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化运作、市场化运营,以“平台+资本+基地+专业化服务”模式推进海洋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促成企业提出需求、院所“揭榜挂帅”,院所研发成果、企业进行转化;擦亮“精益创业”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招牌,做实“科创荟”服务品牌,发挥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等平台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蓝谷人才之家”,架起院所、企业、人才、金融等要素之间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产业……

据介绍,今年以来,青岛蓝谷聚焦青岛市赋予蓝谷重点打造的海洋装备和科技服务两大产业,通过“资产并购、合资经营”等模式,引进了鹏博士、中科海迅2家主板上市公司,实现蓝谷主板上市公司“0”突破。引进国内知名企业投资100亿元,建设新能源产业园,这是蓝谷第一个投资过百亿的产业项目。

围绕打造“研发—孵化—产业化”全生命周期,蓝谷规划建设4大千亩产业园区,为产业起势和成果转化提供载体,建立“八个一”的推进机制,做好全要素保障。其中,海洋生物产业园是蓝谷首个突破的园区,一期即将投入运营,二期加快建设,首批拟入驻总投资约107亿元的项目23个。(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记者 肖芳 报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