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青岛实现海洋渔业工作健康发展
王晶 /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5-12-04 12:48

2015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深入实施“海洋+”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实现创新升级,现代渔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依法护海兴渔实现提质升级,实现海洋与渔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预计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3200亿元,水产品实现产值155亿元(含远洋渔业)。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严格落实《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胶州湾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水域面积不减反增(实际水域面积比2010年增加近25平方公里),水质状况持续向好(胶州湾一类、二类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由2010年的46.4%上升到目前的65%),生物多样性有效恢复,景观品质不断提升。

该局总结推广胶州湾海洋生态整治修复经验,全面启动胶州湾海域养殖设施二期清理整治工作,严守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严禁胶州湾围填海,推进国家级海洋公园申建,总规划面积230平方公里。

2015年,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助力海洋要素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青岛成功获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是强化用海服务保障。加快海洋功能区划调整审批,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建成运营,海域使用权首次公开招拍挂出让,并在全国首次实现网上公开出让。

二是加强海岛保护利用。编制完成《青岛市海岛保护规划》以及大公岛、灵山岛、竹岔岛和斋堂岛4个单岛规划,并经市城规委审议通过,构筑了“一带两区六组团”的海岛空间总体布局。大小管岛岛群生态系统省级海洋保护区获批,全市海洋保护区总数达到6个。

三是强化海洋环境监测。对胶州湾大沽河口海域实现实时在线监测,组织开展了6大类14个专题300多个站位的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编制发布《2014年青岛市海洋环境公报》,97.8%的近岸海域海水环境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四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组织实施青岛市海洋预警报能力升级改造,修订完成风暴潮、赤潮、大型藻类灾害应急预案,多平台扩大海洋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范围。完成浒苔打捞12.7万多吨,超过前3年总和,海上打捞浒苔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

五是助推海洋科技创新。助推海洋成果转化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累计支持项目39项。建成国内首个海藻生物科技馆,被国家海洋局授牌为国家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发展现代渔业 打造六大基地

一年来,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渔业资源养护基地、远洋渔业生产基地、水产冷链物流基地等“六大基地”。

一是将加快发展远洋渔业作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多层次、多渠道推进远洋渔船及项目审批。目前青岛注册远洋渔业公司27家,已批远洋渔船133艘,预计全年远洋渔业产量将达到14万吨、产值15亿元。二是加快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建成五丁礁海域等7处增殖休闲型海洋牧场和全市首个公益性海洋牧场—崂山湾公益性海洋牧场,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投放礁体144多万空方。三是大力发展健康养殖。引进了国内首套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建成工厂化养殖车间110万平方米,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470个、大型藻类养殖3200亩。四是稳定发展水产加工。加强渔业品牌宣传推介,积极组织渔业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东北亚渔业经贸合作峰会等会展活动。前三季度完成出口创汇11亿美元。五是积极培育休闲渔业。发展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8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9处,省级休闲海钓基地3处,面积近20万亩。六是着力提升水产种苗业。积极实施蓝色种业发展计划,推进水产良种研究、开发与推广利用,开展渔业科技服务“双百工程”,落实科技示范面积20万亩。

强化红线意识 打造平安海洋

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坚持把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海洋生态安全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截至目前,青岛共查处海洋违法案件9起、行政罚款87万元,查处渔业违法案件336起、行政罚款155万元。

一是深入开展涉渔“三无”渔船清理、渔船违规载客等专项整治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为8300余艘渔船装设电子标识,将“互联网+”广泛应用于渔业安全生产管理。

二是深入开展“海盾”“碧海”“护岛”“护渔”专项执法行动,做好海上执法保障任务,强化休渔管理。加大海上、港口检查力度,共查获违规渔船319艘,清理收缴禁用渔具3300余套。

下一步,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将深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行动计划,着力增强海洋管理基础支撑力、现代渔业核心竞争力、护海兴渔科学管控力“3个能力”,推进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中国海洋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