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青岛籍”海水养殖家族再添新品种 绿鳍马面鲀突破人工养殖难题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6-09-02 10:18

  

近日,黄海水产研究所组织专家在黄海所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中心和青岛金沙滩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对黄海所开展的“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技术”项目苗种培育工作进行了现场验收。2016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人工培育绿鳍马面鲀苗种20余万尾,按每尾5元计算,产值将达到100余万元。“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成果不仅开发了新的海水鱼类养殖品种,也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提供了科技支撑。

下一步,课题组将构建绿鳍马面鲀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技术等模式,逐步建立并完善绿鳍马面鲀亲本筛选、人工繁殖和养殖产业技术体系。以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中心为基地,实现每年繁育绿鳍马面鲀优良苗种160万尾,养成商品鱼10万尾,进行示范推广80~100万尾,创造产值约800万元。同时,为恢复海洋渔业资源在青岛周边海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资源衰退市场价格不断攀升

上个世纪70年代,绿鳍马面鲀是我国海洋捕捞的主要对象之一,80年代后期其产量仅次于带鱼,成为东海区拖网渔业中的主要捕捞鱼类,1987和1989年产量高达33万吨。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绿鳍马面鲀的捕捞量急剧下降,1995年产量仅0.2万吨,自然资源量大幅下降。近年来,绿鳍马面鲀捕捞量很低,市面上很少能见到绿鳍马面鲀的踪影,并且市场价格不断攀升。

由于工业废水污染和过度捕捞等诸多不利因素对绿鳍马面鲀生态环境的影响,其资源日趋衰退,市场售价日益攀升,从而致使这一特色海产品有逐步淡出市场的趋势。针对这一已经衰退的重要渔业资源品种,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中心瞄准“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水产种业体系,建立绿鳍马面鲀养殖示范标准模式,促进绿鳍马面鲀种群恢复。

打造青岛本土海洋特色产业

据悉,绿鳍马面鲀肉质洁白坚实,味道鲜而不腻,多味马面鲀鱼干、冻鱼片、烤鱼片等诸多产品畅销国内外。其肝脏可制成鱼肝油;头、皮、内脏可做鱼粉;皮可炼胶、制革和提取氨基酸;鱼肉纤维较长,制成美味鱼绒或鱼糜制品。浑身是宝的绿鳍马面鲀市场前景不可小觑。

作为我国渔业城市之一,青岛是我国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发源地,海带、扇贝、对虾、大菱鲆、海参的原种引进与良种研发都带动了青岛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此次黄海水产研究所因地制宜地推进绿鳍马面鲀苗种产业的兴起,将进一步打造海洋特色产业,掀起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新浪潮。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李倚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