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在青岛举行 东海油气开发成焦点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6-09-18 09:27

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9月23日至2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中方首席代表、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易先良与日方首席代表、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审议官下川真树太分别率团与会。

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海警局、总参谋部等部门及日本内阁官房、外务省、文部科学省、水产厅、资源能源厅、国土交通省、海上保安厅、环境省、防卫省等部门分别派人参加。双方就东海有关问题及海上合作交换了意见,并原则同意重新启动中日防务部门海上联络机制磋商。双方原则同意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举行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下一轮磋商。

中日双方于2012年1月建立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机制,并于同年5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了首轮磋商。

>>延伸阅读

中日举行海洋事务磋商 东海油气田开发成焦点

日媒称,中日两国9月14日至15日在广岛举行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计划就避免在东海发生不测事态的海空联络机制以及油气田开发问题进行协商。双方能否就海空联络机制的启用时间和重启已经中断的油气田开发谈判达成一致成为焦点。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9月14日报道,日方出席人员以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参事官四方敬之为首,参会者来自防卫省、海上保安厅等。中方出席人员来自外交部、国防部及海警局。在这一框架下的磋商始于2012年,此次为第五次举行。

报道称,海空联络机制是两国军事部门间进行紧急联络的机制,在2012年6月基本达成共识后,磋商陷入停滞。对日本来说,两国政府间磋商油气田开发问题的目的是牵制中国的单方面开发。

据日本《朝日新闻》9月14日报道,中日两国9月14日至15日在日本广岛举行时隔九个月的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本次最大的焦点是,能否实现时隔六年就东海油气田联合开发重启谈判。随着东海紧张局势加剧,实现重启并非易事。

报道称,东海油气田问题与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的悬而未决的事项。中日两国2008年就共同开发达成共识,但2010年7月进行谈判后再无进展。中日双方最近决定为重启谈判进行准备。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在13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强烈期待重启谈判。

问题的开端是2003年中国着手开发“白桦”油气田(中国称“春晓”油气田)。该油气田位于中国一侧,但距离日本主张的中日“中间线”很近。之后,中国加快了在中间线附近中方一侧海域的油气田开发。日方去年公布了16座油气开采设施的照片并要求中方停止活动,“对单方面开发进行抗议”(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语)。

最近有人开始提出安全保障方面的担忧。前防卫大臣中谷元指出,中国可能从安全保障角度对设施进行利用,提及中国安装雷达等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情况可能会变得跟中国推进军事据点化的南海局势一样。

>>专家分析

可充分估计不宜期望过高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高洪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表示,2012年是中日关系非常特殊的一年,那一年是两国政府原定的中日友好交流年。但是从2012年初起,日本方面就不断侵犯中国海洋权益,直至在同年9月发生了日方悍然非法宣布“收购”中国钓鱼岛事件。

高洪分析,中日关系是以大局为重的两国关系,钓鱼岛主权争端及其他海洋权益涉及重大原则立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不等同于两国关系全部。中日的海洋问题相对复杂,有海洋安全、海洋合作、岛屿领土争端、海洋划界等。

中国政府一直主张以对话方式来积极沟通解决问题,只是日本一直坚持错误立场,没能实现高级别的海洋对话。高洪说,现在日本方面回应了中方积极主张的高级别对话磋商,这是两国关系打破僵局的积极步骤,当然也要看接下来两国磋商机制的具体内容是否能够取得实质性效果,“复杂的海洋事务也不是通过一次两次对话磋商就能解决的,这种对话可以充分估计但不宜期望值过高。”

 >>背景资料

 日本“购岛”当年磋商中断

2011年12月,中日两国就建立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机制达成共识。

2012年1月,中日双方建立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机制。同年5月15日至16日,中日双方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有关海洋安全保障的首轮磋商,中方就钓鱼岛问题阐明了立场。双方一致同意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中日间各方面海上问题的对话与交流,增进了解与互信,推动务实合作,管控矛盾,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但在钓鱼岛问题上双方没有达成共识。

对话中,双方就中日海上各方面问题与海上合作交换了意见,并就钓鱼岛问题阐明了立场。双方商定,第二轮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将于当年下半年在日本举行。

但2012年9月,日本非法宣布“购买”中国钓鱼岛,此后,原定于同年下半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二轮对话取消,两国海洋事务磋商机制就此中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