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主要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发布 青岛多项第一
门国锋、李静 /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6-09-26 14:56

今天,2016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在蓝色硅谷举行,300余位国内外海洋领域专家、涉海企业和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齐聚岛城,共同探讨海洋科技如何推进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论坛发布了《中国主要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在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青岛市均位居首位。

海洋科技是促进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本保障,未来全球海洋竞争的焦点在于海洋科技竞争。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战略高度对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要搞好海洋科技创新总体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为了评价反映我国重点沿海城市海洋科技创新情况,2014年中国经济信息社选取主要沿海海洋科技强市作为研究对象,首次发布了《2014新华海洋科技创新指数》。经过两年发展,这些城市在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基础科学研究、专利课题申请、国际科技交往、海洋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均取得较大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以青岛市为例,在海洋科技投入与技术转移转化作用下,2015年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水利用、海洋科研教育等为主的新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256.8 亿元,同比增长15.5%,处国内领先水平。

2016年,中国经济信息社再次启动中国主要沿海城市科技创新评价工作,以广州、湛江、深圳、海口、福州、厦门、漳州、舟山、杭州、宁波、上海、盐城、烟台、威海、青岛、天津、大连、汕头、泉州和三亚20个沿海城市作为海洋科技创新的评价对象,分别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应用与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展开,依托海洋科技核心评价指标,通过充分调研与数据研究,对沿海城市海洋科技进步成效进行了系统评估。

创新投入

海洋科技创新投入规模青岛数第一

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具体体现为海洋研发经费投入、海洋科技从业人数、涉海科研机构及高校数量三方面,基本上涵盖了海洋科技创新所需要的物质和人力基础。

海洋科研经费投入主要是指涉海科研机构及高校获得的科研资助。近年来,中国对海洋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幅度增长,其中青岛市投

入规模排在首位,其次是上海,大连排在第3位,广州和天津分别排在第4位和第5位。排名前两位的青岛、上海两个城市相对于其他城市,在涉海科研机构及高校数量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青岛作为海洋科技城,聚集了全国30%以上的海洋教学、科研机构,拥有全国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19 位院士、5000多名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1个国家级、17个省级海洋类重点实验室;上海作为中国的航运中心城市,海洋科研总体实力较强,海洋科研机构的数量也是远远超过其他城市。

创新产出

海洋科技创新产出青岛拔头筹

创新产出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科研创新能力,具体体现为研发成果,即课题与专利的数量。

从课题数量来看,青岛以216 项课题遥遥领先;广州、上海、厦门之间以微弱差距位居2、3、4位;杭州、大连、天津课题数量在20-50之间。青岛凭借雄厚的科技资源力量,在海洋科技创新科研项目中以绝对优势拔得头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4家科研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高等院校成为青岛市科技资源的重要保障。仅2015年,青岛市科研机构共获批15 项科研基金项目,青岛市高校等教学单位共获批32 项科研基金项目,远高于其他城市课题总量。

从专利数量来看,青岛在专利总量上明显优于其他城市,专利数量共计689 项;上海凭借337 项专利位居第二;广州、天津、大连紧随其后,专利总量突破200 项;杭州、舟山、厦门等城市在专利发明方面虽取得一些成果,但相较于上述城市在专利数量中存在一定弱势。

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在海洋科技创新中的实力成为了青岛、上海、广州在专利分项指标优势突出的重要原因。雄厚的科技资源不仅是青岛海洋科研课题的推动力,更是青岛创新产出在专利方面占据领先优势的重要保障;上海凭借上海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水科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在科技创新、专利申请中拥有突出优势;广州市坐拥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专利技术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创新应用

海洋技术市场成交量青岛排第一

创新应用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科研转化能力,具体体现为技术市场的成交量、百万海洋驰名商标的拥有量、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和新增涉海公司数量。创新应用指标主要评价一个城市的海洋科技研发能力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是所有的科研活动最终的落脚点和目标。

青岛市海洋技术市场成交量排名第一位,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海洋技术市场成交量是反映一个区域技术贸易、科技成果转化活跃度、科技成果吸纳能力、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数据。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放开、搞活、扶持、引导”的原则,全力推进海洋技术市场建设。

广州市和湛江市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7.25%和46.43%,位居前两位。山东、浙江和福建三省的城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均较高。这是由于山东、浙江、广东三省被划归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而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上海市在新增涉海公司数量独占鳌头,达到50 个,展现出当地海洋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且相比大部分城市新增涉海公司数量较少的实际情况,青岛紧随上海,位居第二位。

创新环境

海洋经济环境深圳第一 政策环境青岛优势明显

创新环境具体包含了两方面内容,包括海洋经济环境与海洋政策环境。

从海洋科技创新环境城市来看,各个城市的差距并不大。深圳在经济环境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排名第1 位,其次是广州,杭州、大连和威海分别在第3、4 和5 位。从政策环境方面来看,青岛市在样本城市中优势相对明显,其次是厦门、福州、大连和宁波。

青岛市在创新环境方面处在中等偏上水平。为进一步优化青岛市创新环境,青岛市在“十三五”规划中开始在金融环境方面发力,总体目标是建设以服务蓝色经济为特色的、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环境的优化必将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海洋领域的进步都有着重要作用。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 李静 门国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