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
总体要求:
●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突出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特色风貌塑造、环境质量提升、管理服务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依法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达30%供热以清洁能源为主加强供水节水管理“十三五”期间计划改造棚户区16万户套规划建设2000亩以上新动物园植物园新建9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严控道路开挖
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提高建筑质量建设节能城市、加快棚户区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昨日,市城乡建设委牵头8家民生热点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总体目标任务
打造海湾型现代化国际城市
据了解,市城乡建设委牵头成立专门的政策研究小组,会同10余个市直部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多轮征求意见反复研讨修改后,以书面形式、座谈会形式分别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教授、社会监督员征求意见,经市政府研究室修改、市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并经过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11月14日正式印发。
《实施意见》共九部分42条。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部分明确,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按照我市“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要求,突出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特色风貌塑造、环境质量提升、管理服务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依法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三中心一基地”,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青岛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打造组团式海湾型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建设有序、开发适度、运行高效,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推进“多规合一”
塑造个性鲜明城市景观特色
《实施意见》中明确,我市要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我们多规合一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同时成立了专家库和顾问库,大约十个方面的专家,为多规合一的制定和科学合理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据市规划局副局长李信仕介绍,多规合一工作是今年上半年刚刚启动的,多规合一工作编制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年底完成。
《实施意见》中明确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塑造个性鲜明、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特色。加强建筑勘察设计管理,落实“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进一步提升行业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强生态间隔管理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构建支撑青岛永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格局。同时将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和历史城区更新。
◆提高建筑水平
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比三成
在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方面,我市全面落实八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责任,严格执行“两书一牌一档案制度”,加强新建建筑选址安全审查,强化安全监督机构作用,加大对安全生产隐患、事故的处置力度,实现联动处罚。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法定建设手续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还将推广装配式建筑提上日程。计划于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节能与墙改办副主任单苏新表示,青岛市现在正在合理地布局,开展了多次现场观摩会,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据单苏新介绍,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有政策支持,比如有一些税费的征收有的就减免了,比如建筑垃圾的处置费就减免了,包括农民工的资金,保证金减半增收,还有一些税收等,符合装配式建筑的产品纳入目录的就即征即返,这样通过一些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节能城市建设
2020年清洁能源供热过半
我市还将继续推进节能城市建设。一方面推广绿色施工。完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实现“四节一环保”。另一方面推广清洁能源。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供热体系,实现城市供热向精细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发展。还将加强城市供水节水管理。建立完善节水投融资机制、水价调整机制,完善节约用水管理体系。
据了解,关于清洁能源利用问题,市委32号文里面提出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为了推介清洁能源利用,我们前期做了青岛市清洁能源供热规划,同时修订了供热条例,把清洁能源推广利用纳入规范,青岛市为了推广清洁能源利用,专门出台了清洁能源利用的若干政策。
据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孙炜介绍,在城市供热方面,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比如污水源、空气源、地热等方式建设供热项目。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工业余热进行供热,比如利用发电厂的余热进行供热。同时,还对燃煤锅炉房进行超洁净排放的改造,目前市区主要的供热站基本上完成了超洁净排放,目前的规划目标,清洁能源供热到2020年全市达到清洁能源供热1.8亿平方米,占整个供热面积的57.4%,市区的清洁能源供热达到60%,目前清洁能源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
此外,在开源节流方面,今年实施了直接对青岛发电厂和青岛石油化工厂供水,每天可以达到1.5万吨,直接把自来水替代出来了,保证城市的供水。孙炜表示,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地制定海水淡化规划,准备在2020年达到50万吨/日的能力,2025年达到60万吨/日的能力,青岛市市区一半以上供水能力可以由海水淡化来提供战略支撑。青岛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目前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规划里面制定的目标是达到50%。
◆建设宜居环境
开展新植物园动物园建设
《实施意见》中要求要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棚户区改造是其中重要一环。据开发局住房建设处处长袁德志介绍,今年我市棚户区改造6万户,截止到目前我市已经完成拆迁5.93万户,完成计划的98%,还有剩下几百户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开工建设棚户区安置房7.6万套,超额完成了任务,“十三五”期间我市计划改造棚户区16万户套,明年我们计划改造4.8万套,我们已经安排部署了2020年的棚户区改造计划,确保在2020年前完成16万户的工作目标。
此外,还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黑臭水体治理。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区彻底消除黑臭水体,完成主要过城河流综合整治。实施生态绿化。规划新建青岛植物园和青岛动物园,推进太平山中央公园、浮山生态公园等建设。
“为此结合青岛市‘十三五’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将在‘十三五’期间开展新植物园和动物园的选址和规划建设。”市建委园林建设处副处长惠晓飞表示,新建动物园和植物园基本定位为综合性、以生态动物园和植物园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规模要在2000~3000亩以上,要同期加强中高档配套商服,高大上的旅游度假项目的统筹开发,形成度假性质的规模效应,才能够相互依衬、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建成有专业园林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区。
◆完善公共服务
严控道路开挖建智能停车系统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十三五”期间新建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90公里以上,总长度达到140公里。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增加路网密度,打通城市微循环。加强道路维护管理。建立占掘路工程联合会审制度,严格控制道路开挖或占用道路行为,树立精品理念,建设一管百年的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加大停车设施供应,建设智能停车系统,盘活停车设施存量,加强停车诱导。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制定合理的停车换乘优惠政策。优化供热燃气体系。到2020年,全市年总供气能力达到77亿立方米,市区管道燃气气化率达到90%。
此外,还将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改革城市管理体制,完善城市治理机制,落实、市、区、街道、社区的管理服务责任,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多元参与、合作共治”的城市治理格局。推进依法依规治理城市,加强司法衔接,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信息共享、案件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