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服务业:青岛经济转型新亮色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7-03-13 09:39

总量五年增长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1%,拉动就业的“主阵地”——

服务业:青岛经济转型新亮色 

本报制图 金 琳

服务业,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其中服务业潜能迅速释放,成为当仁不让的“领跑者”。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出台,推动服务业总量持续增加,自2012年以来的五年间增长74%,推动全市经济再创新高。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服务业带来起飞的巨大空间。2012年以来,我市三次产业比例由4.6:47.6:47.8调整为3.7:41.6:54.7,第三产业增加值五年来年均增长9.5%。2016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79.6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1%。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指出,服务业是转型发展的主战场或主导性产业,没有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不可能有科学的、新型的产业结构形成。

2012年至2016年,全市服务业投资结构历经服务业投资为主——工业投资领跑——服务业投资主导的格局调整优化,服务业投资一路领涨,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0.4%。中国移动通信数据中心、蓝色硅谷孵化器二期、影视产业园制作中心三期、蓝色研发中心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强势拉动,围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民生服务领域及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高技术领域,服务业开启了新一轮“供给创新”。

更开放——

服务业加快“走出去”

创业主体活力迸发

服务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让青岛的服务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

2016年,全市服务业利用外资30.64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65.4%,占全部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43.8%。服务业外商投资项目累计达2408个,占全部外商投资项目数量的61.9%。

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橡胶谷园区成为首批山东省服务贸易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也让服务贸易集聚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我市服务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三项指标在省内均列首位。2016年,全市服务进出口完成1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出口59.5亿美元、进口60.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3.6%、13.7%。

服务业对外投资也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动能。2016年,全市备案对外投资服务业项目18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26.9亿美元,增长285.2%。全市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7728人,占全省25.8%。

国内市场的繁荣与对外开放的活力相得益彰。服务业市场主体快速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21.6万户,是2011年的2.6倍,占全部法人单位的74.7%。其中,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新登记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为新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高技术服务业、新服务企业、高技术制造业等新经济主体大量涌现,使服务业活力不断迸发,仅“互联网应用企业”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就占到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64.1%。

更强劲——

税收贡献翻一番

新增就业占九成

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服务业税收实现稳定较快增长。近五年来,全市服务业税收从385.5亿元增加到773.9亿元,总量翻了一番,年均实现15%的增长速度,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总量比重由47.3%增加到53.5%,提升6.2个百分点。

2016年地税收入中,服务业税收收入437.52亿元,比2011年增长79.5%,年均增长12.4%,占全部地税收入的67.9%。国税收入中,服务业税收收入336.43亿元,比2011年增长64%,占全部国税收入的39%,比重持续提高。

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服务业更成为首屈一指的主阵地。2016年全社会从业人员595.44万人,比2011年增长8%,而服务业则增长18.3%,高出全部就业增速10.3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3%,比2011年的39.6%提高了3.7个百分点。五年来,全社会从业人员增加了44.26万人,其中90.2%在服务业,占九成以上。

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为服务业增添了强劲动力。五年来,全市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2016年,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958.2亿元、282.0亿元、220.6亿元、469.2亿元;全市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服务业企业达到210家,比2011年新增58家,新增亿元企业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互联网+新业态发展迅速,与2011年相比,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普及率年均提高8.6个百分点。

更惠民——

“五大幸福产业”快速成长

新业态造就新生活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把服务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提升推至新的水平。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也让人们的生活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形成产业高地,不断推动我市民生改善,围绕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开启了一轮“供给创新”。

2016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0%、22.0%、18.8%、11.3%和6.7%。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凸显。2016年青岛旅游总收入1438.68亿元、同比增长13.3%,远快于GDP的增速,是2011年的2.1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行业对资金的吸引力。

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均亮点频现。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中,文艺创作与表演、电影电视节目制作等行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5%、24.2%。全民健身、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体育组织行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8%。健康产业中,医学研究和实验发展、洗浴服务等行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1.3%、42.2%。养老服务中,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

展望未来,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随着各项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城镇化、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人才红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加大,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作用会更加凸显。服务业,必将在青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中发挥更加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源:青岛日报 记者 王 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