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考察:安全是不能逾越的红线
——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运行部副主任魏福海
魏福海(前)驾雪地摩托冰上探路
2月25日,记者在南极见到魏福海的时候,他刚刚结束南极内陆昆仑站的考察工作返回中国南极中山站,53天的野外生活异常艰苦,但他看上去依然精神饱满。在2013年~2015年的3年里,他先后3次进入南极内陆腹地并完成中山站越冬考察任务,在南极现场的时间比在国内还要多。这次考察他又作为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领队助理、昆仑站站长再次来到南极,在顺利完成昆仑站考察任务后,接下来他将投入到繁忙的中山站第二次卸货和昆仑站队最后收尾的作业中去。
南极特殊的环境特点,决定着在南极工作危险无处不在。“做好安全工作是完成各项南极考察任务的基础。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南极,更需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魏福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安全是极地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运行部副主任的魏福海,负责着考察运行管理工作并多次执行南极考察任务,算是一个“老南极”了。他深深懂得,安全在极地考察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他始终坚守安全第一原则,安全就是他心底一道不能逾越的红线。在南极现场他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和预防安全事故放在首位。
2013年度~~2015年度,,魏福海在南极现场工作达17个月之久。作为中国第30次、31次南极考察队主要成员,他率队完成了我国第4个南极考察站泰山站的建设和中山站越冬任务,并连续率队挺进南极内陆,开展昆仑站考察工作。在执行任务期间,他严格执行安全规范,保证了考察队员在特殊环境下的作业安全和考察站的平稳运行,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在国家海洋局组织的2013年度~~2015年度安全工作优秀工作者评年度安全工作优秀工作者评选中,魏福海凭借优异的工作成绩,被评为安全工作优秀工作者。
“考察运行部承担的工作是我国开展极地考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考察安全的重要防线。”魏福海说。
在日常工作中,魏福海认真落实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强化保障人员行前培训,确保考察站安全运行无事故,内陆考察顺利完成各项保障及建设任务。2013年至今年,我国在南极地区的两个重要常年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实现安全运行,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完成泰山站建站和中山站越冬任务
南极内陆被称为“白色沙漠、生命禁区”,在这里考察队员要面对- 40℃的酷寒、海拔4100米的低氧米的低氧,以及暴风雪、白化天气、冰裂隙等极端艰苦环境的考验。
2013年底,魏福海担任中国第30次南极次南极泰山站建站队队长,负责中国南极泰山站的建设任务。在现场作业期间,他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敢有丝毫松懈,经过连续两个月的奋战,他带领考察队员按计划完成了泰山站建设任务。泰山站于2013年年12月26日开始建设,7天即实现主体钢结构封顶;12天完成所有钢结构施工,创造了南极建筑施工的奇迹。45天后,泰山站屹立于南极冰原之上。
相对于泰山站建设的责任重大、时间紧迫,中山站的越冬工作则更考验人的意志和心态。在1010个月的漫长冬季里个月的漫长冬季里,魏福海和17名考察队员驻守中山站名考察队员驻守中山站。队员们的身心健康和设备稳定运行是考察站安全工作的关键。为确保站区安全,魏福海不仅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环境变化制订了安全预案,还严格落实考察站各项安全工作措施,每天他至少要巡视站区两次以上,风雪无阻。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第30次南极中山次南极中山站越冬队全体队员始终凝聚、团结,最终安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既定考察任务。
胆大心细敢当重任
越冬结束,魏福海随即接到指示,上级要求他带队执行32次南极昆仑站考察任务。这对已经在南极工作了1年多、身心俱疲的魏福海来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南极考察史上也是无先例的第一次。但魏福海毫不犹豫地接了下来。
参与此次内陆考察的队员达33名,投入雪地车10辆,这是我国开展南极内陆考察以来一次性投入人员和设备最多的一次。往返2600公里内陆冰盖,60多天野外作业,面对南极的恶劣环境,带领队员、设备、物资按时抵达昆仑站,需要协调各类项目的实施,并确保各项任务在1月底昆仑站气温降到-50℃前完成并撤离昆仑站。
魏福海凭借对南极内陆环境和设备的了解,在各个作业环节准确指挥、科学决策。最终,33名勇士团结一心名勇士团结一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圆满地完成了昆仑站最后收尾工程,实现了我国南极内陆深冰芯正式开钻和两台巡天望远镜同时在站工作。
在南极冰上卸货同样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1米多厚的海冰下即是深海,容不得半点马虎。第32次南极考察期间,中山站冰情严重,“雪龙”船在距离中山站27公里公里外受阻。“雪龙”船距离中山站太远,用直升机吊运卸货效率低,极有可能影响考察队后续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关键时刻,考察队临时党委决定启动冰上卸货,魏福海临危受命担任海冰卸货执行指挥。他不顾危险,亲自驾摩托到海冰上探路,并很快确定下一条相对安全的车辆行驶线路。
此后,魏福海带队驾驶着4辆雪地车,奔波在南极海冰之上,每辆车在冰上行驶300多公里,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为中山站卸运物资,最终打赢了中山站卸货之战,为南极内陆考察队顺利出发和考察队后续工作的完成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我国正从极地考察大国向极地考察强国迈进,考察能力和规模在不断提高,对极地考察安全运行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化水平,提高保障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建立科学完善的安全机制,以保证我国南极考察更好更快的发展。”魏福海说,他也正在朝着这一方向不懈努力着!
(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