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举办主题为“探索塑造未来”的第十三届公众科学日,2000余名来自青岛市多所学校的青少年和岛城市民走进研究所零距离体验海洋科技魅力。
本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内容包括科普讲座、科普图展、实验室参观、有奖问答等多种形式。开放场馆包括亚洲馆藏量最大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创新成果展厅,海洋科学数据交互式可视化系统,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地质学等重点实验室,以及海水养殖实验室,让科学走进公众生活,让市民亲身感受最前沿的海洋科技成果。
中科院海洋所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
珍贵标本亮相吸引市民驻足观看
亚洲馆藏量最大的海洋生物标本馆始建于1950年,收藏了各类海洋生物标本80余万号,其中模式标本有1600种,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亚洲馆藏量最丰富的,集海洋生物标本收藏、海洋生物分类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科普知识宣传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现代化标本馆。
标本馆最早的标本收藏是1950年建馆时从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和静生生物调查所带来的数千号标本,其中最早的标本采于1898年。标本采于整个中国海域,从沿岸、潮间带、海洋水体直到数千米深的深海海底。这些珍贵的标本显示了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蕴藏和高生物多样性特点。“生发石”、1000多岁的深海黑珊瑚、宝石级的珍贵红珊瑚等标本吸引了大量公众驻足观看。
中科院海洋所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
现场开展了科普报告等主题活动
本次公众科学日活动研究所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郑守仪院士为学生及家长们讲解了“大海里的小巨人”--海洋原生动物有孔虫,并教他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千姿百态的有孔虫标本。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现场举办了海洋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吸引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
此外,150多名小学生现场聆听了海洋专家讲授的“‘发现’深海奥秘”、“空气也能吃金属”等科普报告。“走进神秘的地质世界”、“探秘冲绳海槽”等科普报告也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来驻足倾听。
110余名小学生参与主题绘画活动
由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科技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等共同主办的第十届青岛市中、小学生“我心目中的海洋”主题绘画活动在青岛银海大世界举办。本次活动共吸引了全市30多所学校的110多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孩子们在百米长卷上挥毫泼墨,用五彩缤纷的画笔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海洋世界。
“公众科学日”是由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一项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动,是“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省、市科普教育基地,中科院海洋所在全国科技周期间响应中科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及“科学与中国”两大计划,充分发挥科普基地作用,让社会公众走进海洋所,了解海洋科技最新进展,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海洋科学的热爱和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亲身体验海洋科学的神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