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联合国海洋大会中方:多方面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7-06-08 09:50

中方代表:综述“中国多方面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分享中国经验 | 【联合国首次海洋大会】

(示意图)

人类活动对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如何保护海洋生态是2017年6月6日联合国首次海洋大会的一个关注焦点。

当天,联合国海洋大会举行了“管理、保护、养护与恢复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伙伴对话会,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林山青以中方代表身份作为讨论嘉宾参加,从法制建设、空间资源利用、能力建设、污染防治、保护修复等方面分享了中国经验。

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 林山青: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相继出台或修订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深海法》等法律,以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20余部配套法规,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中国不断强化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管理,努力实现由过度、无偿开发向有序、有度、有偿使用转变。为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中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法》,确立了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有偿使用两项基本制度,通过海域有偿使用体现资源环境内在价值,并将缴纳的海域使用金用于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中国在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面已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目前正在启动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订编制,将进一步提高保护类、保留类海洋生态空间的占比和管理要求。

在海洋监测能力建设方面:

中国努力实现由单一污染监测向海洋生态综合监测转变。中国目前已在全国设立235个海洋监测机构,开展8000余个站位的监测;并先后在全国建立18个海洋生态监控区和23个赤潮灾害监控区,采用雷达、浮标、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对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的实时、立体监视监测。同时,进一步丰富监测要素,涵盖了污染、生态、环境、灾害、风险等8大类16小类监测项目。

在海洋污染防治方面:中国努力实现由单一浓度排放控制向陆海统筹的海洋污染综合防治转变。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从源头防治海洋污染,同时开展海岸带综合管理和流域-海域综合管理,实施陆海统筹的海洋与海岸带综合整治。

中国还大力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努力实现由点状保护、政府单一投入向面状保护、系统修复、多元投入转变。据林山青介绍,中国通过全面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积极推进“南红北柳”、“蓝色港湾”、“生态岛礁”重大修复工程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生态保护,建立协同保护、多元投入、依据保护和使用情况进行奖罚等三方面机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开展海洋生态修复。

2010年以来,中国规划整治修复岸线270余公里;修复沙滩约130公顷,恢复滨海湿地5000余公顷;种植红树林160余公顷、翅碱蓬约1100公顷,仅中国政府累计投入资金已超过110亿元人民币。通过成片保护、系统恢复,辽河口等重要湿地正在逐渐恢复其原本的生态结构和功能。

中国将继续贯彻“生态优先”的理念,加强沿海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等关键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降低海洋和陆上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分享各方在海洋领域的科学和管理实践,共同应对海洋污染和酸化、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灾害等方面的挑战。

 海洋大会资料:

联合国海洋大会提供的资料显示,人类活动对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当前,预计30%的鱼类资源被过度捕捞。近几个世纪以来,部分海洋哺乳动物已灭绝,部分海洋生物已不再像过去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发挥显著作用。研究显示,全球19%的珊瑚礁被严重破坏,短期无法恢复,60%以上的珊瑚礁受到直接威胁,到2050年,所有珊瑚礁都可能面临功能性灭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