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进初步设计阶段
南方日报 /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7-07-18 09:55

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日前,记者从中大了解到,近年来布局的大科研平台正在稳步推进中,其中“天琴计划”核心基础设施——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正式立项为教育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焦点一 大科研平台正在加速推进

早在2015年春天,中大就提出了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面向”发展思路,以建设大科研平台、培育大科研团队、承担大科研项目的“三大建设”发展路径,最终实现文理医工的全方位发展。

两年多来,中大布局新校区、调整院系学科和改革人才培养,其中“上天”探测引力波的“天琴计划”、“入海”探秘南海的“科考船”等重大科研平台,有了最新进展。

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天琴计划”在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17年4月,“天琴计划”核心基础设施——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正式立项为教育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2016年初,中大提出力争8至10年建成世界一流海洋科研基地。目前,中大已获批与广东省政府共同牵头组建南海研究院,广东省科技厅会同多部门召开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项目专家论证会,实习船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山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科研工作要实现“顶天立地”:“顶天”是要探索前沿知识、解决源头问题和产出原创成果,“立地”则要应用到市场上,为广东、国家和时代作贡献。

 焦点二 多项科研申报立项实现历史突破

不久前,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布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结果,中山大学获批49项居全国高校第一。差不多在同期,201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公示,中大拟立项项目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这是中大科研申报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的缩影。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期,中大共申报各类项目2999项,比去年同期的2200项增长36.32%,申报数排名全国高校第二。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公示,中大拟立项项目数也居全国高校第四。

同时,中大3项科研成果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数学学院朱熹平研究团队完成的“Ricci流理论及其几何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附属第六医院汪建平和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2个研究团队的科研项目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还有5项科研成果获2016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中大还有26项科技成果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14项,包括突出贡献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中大将努力源源不断输出一批批高素质创新人才、高水平科学技术和一流新型研究机构,强有力支撑国家和广东的创新驱动发展。

 焦点三 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

2017年以来,中大科研团队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多项成果登上了世界级顶尖期刊。

例如,中山大学张杰鹏教授、陈小明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表论文,报道了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设计、合成、气体吸附和相关机理的研究成果。眼科中心梁凌毅教授文章“Protruding Iris Collarette”(凸起的虹膜领(又称虹膜卷缩轮))以临床医学图片形式发表于新英格兰《N Engl J Med》,发现双眼虹膜正常解剖的变异——异常凸起的虹膜领。

又如,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雪华教授研究团队在光子与单激子强耦合相互作用量子调控理论及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学顶级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岭南学院杨子晖教授团队关于量化宽松政策与波动溢出效应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Management Science》发表。

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大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研评价体系,在全国乃至更大的范围实现科研工作“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并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决策咨询研究,为广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