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迎来春天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4-03-12 00:00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借政策东风,福建海洋经济扬帆起航。《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福建省委省政府将其列入引领福建发展的“三规划两方案”加以实施,出台《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九条措施的通知》等政策措施,全省掀起了一股海洋开发的热潮。


    2013年,福建省全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900亿元,同比增长15%,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高4个百分点,占GDP的27.1%。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建筑业、海洋船舶修造业等5大主导产业增加值为1860亿元,同比增长14.6%,占海洋经济主要产业增加值总量的72%。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装备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福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项目带动 海洋经济遍地开花

    一个个海洋项目落地,一座座产业园区拨地而起,福建海洋事业发展的春风吹遍全省各地。福建出台了《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全省重点推进建设的305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并建立起重大项目省直有关部门挂钩联系机制。2013年,福建省183个在建海洋经济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85.2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8%。


    福建省重点推进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等一批海洋产业园区的建设。支持远洋渔业,重点推动“印尼金马安渔业综合基地更新改造”“中国—东盟渔业产业合作及渔产品交易平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海洋学院”和“印尼纳土纳渔业基地建设”等项目。

    品牌带动 打造福建海洋名片

    福建加强品牌建设,推出“十大美丽海岛”“十大渔业品牌”,评选海洋龙头企业,打造出一张张海洋名片。


    福建是我国最大的坛紫菜原产地,福州是我国重要的鳗鱼养殖及烤鳗出口基地,宁德率先突破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经过精挑细选,福建推出宁德大黄鱼、福州金鱼、晋江紫菜、南日鲍、福州烤鳗、连江海带、莆田花蛤、霞浦海参、漳州石斑鱼、福州鱼丸等十大渔业品牌。通过“突出重点、省市联动、实体运作”的方式,重点扶持,推进渔业优势品牌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除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海峡、海湾、海岛更是福建建设海洋强省的优势。福建省海域有海岛2214个,为了让公众更好地认识、爱护海岛,科学地开发海岛,福建开展了寻找福建十大美丽海岛活动。最终,厦门鼓浪屿、莆田湄洲岛、平潭海坛岛、漳州东山岛、福鼎嵛山岛、福鼎台山岛、泉州大坠岛、宁德三都岛、漳州南碇岛(林进屿)、福清东壁岛入选。


    同时,福建省水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等海洋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金融创新 服务海洋经济实体

    福建省积极推进海洋经济金融创新,加强与金融部门协作,引导设立省现代蓝色产业创投基金,首期募集资金超过2亿元。开展海洋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业务,已授信贷款2950万元,两年内可发放助保金贷款42亿元。


    同时,福建省开创“实体+金融”的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模式。致力于组建一个规模较大、市场开发能力较强的多元化集团公司。发行民生银行海洋卡,向从事海洋渔业行业生产经营的小微企业、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发放小微贷款30亿元。筹备成立海洋银行,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科技创新 引领海洋经济未来

    福建坚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依托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一批涉海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海洋科技贡献率达59%。


    2013年福建成立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和集美大学船舶助导航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利用“6·18海峡成果转化交易会”转化海洋科研成果,成立“6·18虚拟研究院海洋分院”,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开放性平台。实施海洋人才战略,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同时,创建海西海洋博士创业协会,鼓励海洋人才参与创业。与厦门大学共建成立海洋事务东南基地,共同培养海洋科技和管理人才。

    扮靓碧海银滩

    2013年,福建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岸海域水质达到二类或优于二类的面积提高到63.9%,比2012年上升1个百分点,水质状况位居全国前列。厦门、晋江和东山等3个市县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强化综合治理

    福建十分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将“碧海银滩”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集约用海,严格执行海洋开发总量控制。创新海洋环保工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形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海洋环保责任目标逐级分解落实机制。开展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环境监测的针对性。2013年福建先后制定《福建省海洋生态补偿赔偿管理办法》《福建省滨海沙滩资源保护规划》和《福建省沿海重点生态保护名录》。

    加大生态修复

    2013年,福建加强海洋环境整治,放流增殖、退养还滩、海漂垃圾清理等整治、修复工作成效明显。全省共增殖放流鱼虾贝苗种5.3亿尾(粒)。实施漳浦旧镇湾海域退养还滩生态修复项目和福安白马港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工程。新增洛阳江出海口海域滩涂红树林390亩。厦门先后实施香山至长尾礁沙滩修复工程、观音山人造沙滩工程,开展五缘湾、杏林湾等海洋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程。漳州八尺门退堤还海、九龙江入海口区域及海岸带环境整治、漳江口湾海洋环境生态修复等7个重点海域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顺利实施。

    深化体制改革

    2014年,福建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行,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实施以海湾为单元,推动建立跨区域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协调机构。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兼顾,建立地区、部门、企业海陆污染联动治理机制。建立完善陆源污染物排放溯源追究和生态补偿机制。发挥海洋工程环境许可闸门作用,推进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生态损害补偿工作。实施生态红线制度试点。开展“百姓富、生态美”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行动,实现“福建江河湖海年年有鱼”的目标。

    推进现代渔业

    2013年,福建大力实施现代渔业建设,渔业经济增产增收取得良好成效。全省水产品总产量658.76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215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3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10.6%、13%。全省水产品出口创汇51.09亿美元,居全国第一。

    渔业产业优化升级

    福建省设施渔业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标准化池塘2.7万亩,建成环保型塑胶网箱2600口,新增抗风浪深水网箱1.5万平方米。实施新一轮种业创新及产业化工程建设,重点培育大黄鱼、石斑鱼等优势品种,建设20家优良品种苗种场,认定15家省级水产良种场。推进大黄鱼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南方海洋经济生物种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稳步发展水产加工业,加快建设现代水产品加工园区和连江现代渔业园区,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

    远洋渔业快速扩张

    福建省实施中央远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加快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建设,完善远洋渔业产业链。目前,福建新增远洋渔业企业11家,达28家;新增外派远洋渔船144艘,达420艘;有3家远洋渔业企业在印尼建立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基地。计划到2017年,福建全省远洋渔业船队规模达到700艘、产量60万吨,产值70亿元,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装备优良、配套完善、管理规范、支撑有力的现代远洋渔业产业体系。

    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力

    福建省扩大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新增8个试点县(市、区)和14家试点企业。提升基层监管能力,全省22个市、县(区)配备了快速检测设备。2013年,全省未发生大的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9%,连续7年保持在97%以上。

    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福建省评选出10家“福建省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涵盖了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休闲渔业、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业等不同园区类型,引领全省同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形成现代渔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福建海洋园区

    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地处厦门市海沧区,成为了继上海、天津、大连之后的第四个国际性航运中心,第一次跻身国家构建五大港口群建设的战略层面。中心三年发展规划目前已经编制完成,将争取“十二五”期间,使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从目前的600多万标箱跨越至千万标箱。

    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

    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位于福清市东南部,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对接平潭综合实验区优惠政策。重点发展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扶持发展海洋服务产业,致力于建设以涉海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支撑的滨海城市新区和蓝色经济密集区。

    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

    诏安金都海洋生物产业园地处诏安县东部,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医药材料、海洋生物育种和健康养殖、海洋生物服务产业及海洋生物综合配套产业5大领域。产业园注重产学研合作,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南方海洋中心、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宁波大学等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平台创建,以具备承接重大项目落地的条件。

    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

    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区位于石狮市东北部,规划用地面积9.7平方公里。初步形成集船舶制造、远洋捕捞、渔业通讯、海洋食品加工、水产品交易、海洋生物制药及海洋人才培训等较为完整的海洋产业。将重点打造从渔业捕捞、海产品加工到海洋生物活性物提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保健食品、精细化工产品、生物饲料、生物技术农药研发和生产的海洋生物科技产业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