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迎来迄今年龄最大的乘客。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南海深部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在南海下潜,在8个小时深海作业后,宣布在海底获得重要发现。汪老如今不但参与一线工作,还坚持在课堂教学,他希望能在年轻人中激起广泛的科学情怀,将科学精神传承下去。
(5月15日《四川日报》)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当汪院士满面春风地走出载人舱向世界宣布科考喜讯时,很多人头脑里瞬间模糊了年龄概念,不由自主地涌现出“青春不老”这四个字。年过六旬依然多次参加南海科考,年过八旬也只是满头银发的“拼命三郎”,在船上爬上爬下,在风浪颠簸中旁若无物地操作电脑,拒绝了所有的特殊待遇,似乎从来不知老之将至。
近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龙”无人缆控潜水器、“潜龙”自主无人潜水器、“蛟龙”万米载人潜器等国之重器纷纷下海,不断拓展着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深度和广度。“三龙闹海”书写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自信,同时也是一代代科学家呕心沥血接力探索厚积薄发之结果。每一个科学家都是科学丛林的探路者,无论成败都为后人留下路标,都值得我们尊重和推崇。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以八旬之躯乘坐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深入海底进行科考,汪院士本身即是名副其实的“深海勇士”。活到老、学到老、研究到老、奉献到老,这就是一位老科学家最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在他的思维和意识中,人只要有一口气就不能谢幕,每分每秒都不要浪费,那盘萦在内心最深处的家国情怀和科学追求就是永远的“定海神针”,就是最新版“老人与海”背后的神奇密码。
熠熠科学星,光彩耀神州,照亮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天空。谁才是我们所有人最该追的“星”,谁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答案不言而喻。科学家可以用板凳一坐十年冷的耐力和韧劲刻苦钻研,我们却不能以“空虚寂寞冷”对待这群可亲可敬的无私奉献者,更不能错把小鲜肉当精神图腾,以无聊庸俗的娱乐八卦稀释严肃的精神追求。漂亮的脸蛋上长不出大米,一夜走红式投机取巧不可能在一天建成罗马城。要想抓住新时代机遇不断把中国经济、中国科学、中国文化推向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境,我们依然需要无数的汪品先式人物,需要这种“把实验室搬到大海里”的治学品格与胸襟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