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孵”出一圈分中心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8-11-05 09:58

日前,2018年第三季度青岛市海洋技术交易统计分析报告出炉,1—9月全市共完成涉海技术交易49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52亿元,同比增长31.45%。

科技兴海,落脚点就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2014年,科技部批复我市建设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国家“2+N”技术转移体系内唯一兼具行业特色和区域性优势的技术转移集聚区。今年夏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大楼在蓝谷启动试运行,标志着依托我市海洋科研及产业化基础优势打造的海洋科技成果转移交易平台步入发展快车道。

汇聚全国海洋科技成果,引入斯坦福研究院

今年9月底,我市发布《青岛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青岛作为山东省建设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发挥海洋科技优势,重点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区。

在我市的技术转移体系当中,国家海洋技术转移蓝谷中心被定位为“核心区域中心”。走进蓝谷中心的交易大厅,科技政策咨询、技术合同登记、技术展示交易、成果转化服务等全链条、全要素的技术转移服务实现了一站式集中办理。在不断滚动播出成果登记信息的环形屏幕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最新海洋科技成果,不仅标注了项目完成单位和所属技术领域,还同时显示了我市独有的“标准化”成果评价信息,包括该项技术的成熟度、创新度和先进度等级,让有技术交易需求的人一目了然。据蓝谷中心工作人员翟熙伦介绍,目前在平台上汇聚的全国海洋科技成果已达3万余条。

各类涉海的创新研究机构、科技中介机构、技术经纪人也纷纷入驻。今年6月15日,斯坦福国际研究院与青岛蓝谷管理局签约共建斯坦福青岛研究院,以推动“美国硅谷—中国蓝谷”两地深入交流合作,如今斯坦福青岛研究院已经正式进驻蓝谷中心。据悉,今年12月,斯坦福青岛研究院将在青开启“硅谷创新训练营”,对接国内外资源渠道,帮助创业者完成商业化进程。下一步,斯坦福青岛研究院将打造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在蓝谷常设“中美技术对接交流会”,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和项目在青落地。

以蓝谷为源头,谋划“三湾三城”海洋科技新版图

“近年来,我国海洋领域科技成果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3年至2017年,五年来的海洋领域成果数量增长92.33%。同时,近五年来可转化的海洋科技成果数量增长111.30%。”市科技局科技服务处处长姜荣先说,面对海洋科技成果的快速喷涌,青岛作为我国海洋科技重镇必须要抓住这样的发展机遇。之前青岛的海洋科技成果偏重于基础研究,产业化是短板,而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将在“模式、路径、架构、体系”四个方面探索突破,聚焦海洋科技创新源头——蓝谷,全力打造国家级海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围绕蓝谷“国际海洋创新高地”总体目标,加强本区域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技术转移资源的空间集聚,实现全球海洋创新要素集聚,建成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

同时,根据“源头输出—转移转化—产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条,我市大刀阔斧地开展区域海洋技术转移布局,蓝谷重点突出海洋科技研发,高新区重点突出海洋成果转化孵化,西海岸重点突出海洋成果产业化,以“一谷两区”为示范,辐射带动各区市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海洋技术转移格局,“三湾三城”海洋科技新版图跃然纸上。

前不久,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牵引下,引进院所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与本土院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达成合作,基于海洋一所在多个观测站点近10年的观测数据,双方共同对海洋噪声进行整理、研究和分析,探索总结我国周边海域海洋环境噪声的变化规律,并形成数据标准化处理程序。

12个分中心,围成一个海洋科技服务生态圈

按照海洋技术转移“一链一生态”布局,依托蓝谷中心的海洋技术交易市场,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所等我市的涉海高校院所、领军企业牵头,短短四年时间,涉及海洋医药、海洋农业、海洋信息、海洋仪器仪表、海洋渔业等12个专业领域的分中心在我市形成了“一总多分”的海洋技术转移体系,汇聚全国乃至全球海洋科技成果资源,实现了“海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

今年1—9月,12个专业领域分中心实现海洋技术合同成交额11863.77万元,占全市海洋技术成交额的18.19%。其中,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技术合同成交额4921.68万元,总量居各分中心首位。

各个分中心体现出了市场专业化、机构专业化、队伍专业化和服务专业化的优势,许多曾经埋头于实验室的海洋科技人员经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培训,已经变身为海洋技术转移经纪人和科技成果评估师。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张天时,就是全市159名海洋技术转移经纪人中的一员,前不久,他应邀赴浙江、江苏、重庆等地,为当地水产养殖项目进行标准化评价,也链接了青岛与全国各地海洋渔业的科技创新资源。

今年5月21日,规模100亿元的青岛海洋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成立,这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的海洋产业基金。“算上100亿元的海创基金在内,我市各海洋产业基金已达到200亿元。”翟熙伦告诉记者,这些基金是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催化剂,通过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促进了优势项目、资本、人才和产业的完美融合。(王 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