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40年,服务业渐成青岛经济“主角”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8-11-23 09:29

青岛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青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9.45亿元增至2017年的6110.10亿元,二者相差645.6倍,年均增长18.1%;2017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61.5%,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22.7:52.7:24.6转变为2017年3.4:41.2:55.4。

服务业成为青岛第一大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标志着青岛经济发展从物质主导进入物质与服务经济双驱动,由相对落后的经济进入后工业发展阶段。

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40年来,青岛服务业发展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

1978至1985年,服务业发展逐步复苏。1978年,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45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4.6%。恢复性发展时期内,产业经济保持平稳缓慢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经济结构调整缓慢。截至1984年底,青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06亿元,占全市GDP25.1%,较1978年增长0.5个百分点。

1986至1992年,服务业发展平稳起步。“七五”时期,青岛把加快发展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第三产业列为经济建设重要方针之一。青岛服务业增加值由1986年的27.19亿元、占全市GDP29.0%,逐渐增长到1992年的87.16亿元、占全市GDP33.4%,较1986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

1993至2002年,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凸显。受益于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青岛服务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1993年全市服务业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总量达126.35亿元,占全市GDP34.0%。服务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贡献度逐年增加,截至2002年底,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7.27亿元、占GDP40.0%,比1993年提高了6.0个百分点,服务业结构明显改善。

2003至2010年,服务业进入发展黄金期。全市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把发展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物流、金融、商务会展等与生产密切相关行业发展。2003年,青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96.76亿元,占全市GDP42.6%,到2010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48.60亿元、占全市GDP46.1%,比2003年提高3.5个百分点,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位。

2011至2017年,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这一时期,青岛服务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比重稳步提升、高端产业领跑发展,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呈现出健康快速增长态势。2011年,青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182.46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并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47.3%;产业结构转变为4.6:47.6:47.8。2017年,青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110.10亿元,占全市GDP55.4%,产业结构优化为3.4:41.2:55.4。

○点评

回顾40年来青岛服务业的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是激发服务业内生动力最重要的经验。开放是青岛的城市基因,是城市发展最长足的动力和底气,让青岛服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体量上看,服务业从边缘到主角,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从社会效应看,青岛服务业吸纳劳动就业从绝对配角到绝对主力军,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就业第一主体;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结构从单一的单调的生活性服务业,到门类齐全的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并举发展,几乎应有尽有,业态丰富,质量显著提升。发展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快速上升,服务业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对外开放,成为青岛服务业崛起的加速器。

基础服务优势明显

交通运输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40年,青岛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攀升。1978至2017年,全市客运量从2309万人增至10249万人,货运量从5006万吨增至32560万吨。其中,铁路客运量从1986万人增至3179万人,货运量从2917万吨增至6021万吨;公路客运量从274万人增至4534万人,货运量从1561万吨增至24716万吨;海运客运量从49万人增至215万人,货运量从528万吨增至1800万吨;港口吞吐量从2081万吨增至51314万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冷链物流、江海直达等运输方式不断涌现,智慧交通、绿色出行、高效物流等行业快速兴起,为青岛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电信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电信业实现了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网络体系基本形成。1978至2017年,青岛电信业务总量从1.01亿元增至229.3亿元,年均增长14.9%。2017年,青岛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36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10万户(其中3G和4G用户790.1万户),分别是2012年的1.7倍和1.2倍。进入移动互联时代的青岛,从网络大市迈向网络强市。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近年来,青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源头供给、科技服务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三大重点任务,不断提升新旧动能转换内生动力。2017年底,青岛独立科学研究机构57个,经费支出共计30.1亿元,是2000年的5.8倍;科技人员5722人,较2000年增加2085人。全年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58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9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80家,国家级孵化器19家;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3.14万人;其中,引进博士1668人,硕士1.34万人,本科学历6.67万人,专科及以下学历4.96万人。

金融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青岛金融业资金结构趋于优化,机构规模不断扩大,筹融资能力显著增强,金融业发展空间空前广阔。2016年开始,青岛金融业以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平台,加速聚集金融资源,完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为建设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1978至2017年,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从6.65亿元增至14387.76亿元,年均增长27.8%。2017年,全市企业存款5383.54亿元、储蓄存款5394.18亿元、贷款合计13264.79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4888.0亿元、4775.44亿元和12184.9亿元。

○点评

改革开放40年,青岛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为服务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岛服务业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各行业相互推动,在保持传统市场规模优势的同时更加突出技术进步对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推进服务业高端化。从长远发展看,由于交通、电信、科技、金融等领域存在特殊性,开放仍是改革的必要条件。深化改革改变了这些行业的垄断状态,降低了准入门槛,优化了市场结构,促进了这些服务领域的快速发展。

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

高技术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高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89.5亿元,同比增长11.2%。从高技术服务业九个领域收入构成看,信息服务收入占高技术服务业收入总量达67.0%。从增速看,营业收入增长较快领域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法律服务,增长22.3%和26.5%,分别高于高技术产业平均水平9.1和13.3个百分点。

新服务企业发展潜力逐渐凸显。2017年末,青岛新服务企业单位8.4万个,实现增加值631.3亿元,同比增长8.4%。规模以上新服务企业1225家,实现营业收入1066.4亿元,增长18.9%,从收入增速看,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的领域在现代生产性服务、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分别同比增长23.7%和16.4%;从收入构成看,新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生产性服务等领域,上述两个领域企业收入占到新服务企业收入比重的76.5%。

生产性服务业贡献率较高。与2012年相比,2017年,青岛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6年间增加1.7倍,年均增长10.9%,增速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年均贡献率为52.2%和35.4%,分别拉动增长4.9和3.3个百分点,成为青岛服务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高端服务业成效显著。2016年,青岛47个产业园区共有797个项目运营招商,园区集聚新入驻企业22821家,全年营业收入1055.28亿元,实现增加值369.35亿元,拉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7个百分点。

○点评

改革开放之初,以住宿、餐饮、商贸等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得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经过几十年发展与积累,青岛服务业从一开始的传统人力服务、加工发展到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和学习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新技术,再到依托自身实力改革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日益提高。对外开放是“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统一。随着开放进程日益加深,服务业“引进来”从过去单纯地引资转向引资、引智、引技三者并举,带动了相关企业攀升,新动能茁壮成长,也为新兴服务业兴起和城市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幸福产业快速成长

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强劲。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了青岛旅游业大发展序幕,旅游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旅行社从1978年仅有2家,发展到2017年的51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0家,注册导游9670名。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全市最具发展活力的“经济创汇”型行业之一。201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816万人次,较2002年相比增长380%,其中,国内游客8672万人次、增长327.4%,海外游客144.37万人次、增长245.8%。旅游总收入达1537.41亿元,较2002年增长1386.89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1468.0亿元、增长1337.4亿元,入境旅游收入69.41亿元、增长49.5亿元。

体育产业日益繁荣。1979年,青岛被列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1983、1986、1990年连续三届被国家体委命名为“田径之乡”,2008年成功举办奥帆赛,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中国青少年帆船运动推广普及示范城市”。截至2017年底,青岛体育基础设施均比1978年显著提高,体育部门职工人数654人,重点体育学校队员1061人,业余体校学员1537人。2017年全市运动员在国家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04枚,银牌91枚。

卫生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青岛拥有各类卫生机构7927个,是1978年的6.7倍;医疗床位达到5.3万张,是1978年的4.1倍;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由1978年的2.24张,提高到6.64张;卫生技术人员7.6万人,是1978年的4.5倍,其中医生3.1万人,是1978年的5.2倍;每千人口拥有医生由1978年的1.01人提至3.84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96家,床位4.3万张,收养老年人1.8万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逐步完善,农村卫生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教育行业驶入快车道。截至2017年底,青岛共有小学722所,在校生55.1万人,普通中学311所,在校生37.22万人,全市小学适龄入学率达99.99%,初中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全市共拥有高等院校25所(含民办高校),是1978年的6.3倍;普通高校在校学生34.63万人,是1978年的99.9倍。

○点评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服务领域的供给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居民幸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一边是服务型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一边是高质量供给严重不足。作为改革开放的重点领域,增加有效供给成为青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青岛通过出台系列举措,关注民生、关注增长转型,扶持旅游、体育、卫生、教育等关系民生的幸福产业发展,变革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传统消费提档升级、新兴消费快速兴起,幸福产业不断壮大。( 杨 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