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家高新区是青岛乃至山东半岛的高新产业集聚高地,聚集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这些企业的金融翅膀越来越硬了:该区的科技创新金融示范区体系基本建立,已有1家保险机构,3家商业银行,52家股权投类资机构在高新区注册成立,新三板试点企业达到32家,其中6家企业通过券商内核推荐,后备企业资源储备达到110家,备案资格券商总数达到24家。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青岛将建设六个金融聚集区,高新区作为其中的科技创新金融示范区,已经在科技创新金融体系建设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通过引进高端金融业态载体,引入多元化市场资本介入,探索新型融资平台,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索产业、金融、技术融合的新模式。
形成股权投资聚集区
目前,高新区已经引进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半岛钞票管理中心、科技金融中心等一批科技金融载体,中信银行、青岛银行等一批金融和保险机构已经进驻高新区。
与此同时,股权投资机构这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上市资源、推动企业上市的金融形式,则是高新区引入的另一重点,目前,在高新区已累计注册股权投资类企业52家,其中,投资规模过亿元的5家,注册资本22.3亿,管理基金规模40亿,首家外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获批,可以说高新区已成为股权投资的集聚区。
为规范股权投资发展,高新区还出台了全市第一部股权投资类企业备案办法——《青岛高新区股权投资机构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青岛拥湾高新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是高新区引进的众多股权投资机构之一,“我们看中了高新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规范管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 公司已投资了多家优质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领域主要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设立首个创投引导基金
6月份,青岛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高新区首个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启动运作。据介绍,青岛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它是继青岛市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之后的又一支政策性基金,将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资本向青岛高新区集聚、推动科技金融创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及实现青岛高新区“二次创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带动作用。
据介绍,引导基金总规模为1亿元,全部为财政投资,首期安排3000万元。只要在市发改部门备案或在高新区注册的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都可申请引导基金支持,在基金的管理运作上,青岛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是高新区管委直属的国有独资公司,受青岛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理事会委托作为引导基金名义出资人和基金管理机构,对外行使引导基金的相关权益和义务,负责引导基金的日常管理和运作。
据介绍,为规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管理运作,高新区相继出台了《青岛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方案》和《青岛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和管理运作。
全面铺开“新三板”工作
在青岛高新区的创新之路上,新三板试点令人瞩目。为促进“一区五园”入驻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2009年底,青岛高新区正式启动新三板试点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青岛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青岛高新区开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对拟挂牌企业和已挂牌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按照“通知”要求,对高新区管委和市发展改革委确认的进入拟上新三板企业,青岛市将按不超过实际发生费用的70%给予补助,每个企业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70万元。其中,完成股份制改造并经券商审核但尚未获得推荐进入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企业,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40万元;已完成改制并通过券商内核推荐挂牌的企业,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70万元。
随着各项工作的推进,目前新三板各项工作已全面铺开。据了解,目前备案资格券商总数达到24家;储备新三板企业资源110家;32家企业与券商签约进入新三板股改挂牌程序。截至2011年12月,已有阿尔普尔、中科软件、以太科技等6家公司通过了主办券商内核,禾软股份的券商内核报告已报送有关主管部门,预计年内通过内核。
□相关链接
金融联盟:搭建产业与资本合作平台
今年5月份高新区创新金融联盟成立,12家金融机构成为首批联盟成员,确定了联盟章程和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在11月28日,举办的股权投资机构与新三板企业对接会上,琴岛律师事务所、世行大通等5家单位加入高新区创新金融联盟,联盟成员增加至17个。
据介绍,创新金融联盟是高新区完善创新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将通过组织产业项目金融需求联合评估会议、调研、培训和沙龙等多种形式,反映金融机构发展诉求,推动产业与资本双轮协同发展,从而搭建有效的政、金、企交流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