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跨越发展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2-12-22 14:22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特别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作为国家战略规划布局的经济新区,以体制机制创新助推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正是十八大精神具体落实的一种体现。同时,“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和“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也是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区域一体化是都市圈背景下城市经济合作的必然趋势。一体化中城市相互合作的深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内在协调机制对共享利益的分配和平衡。胶南市和黄岛区行政区划调整为新的黄岛区,为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一体化推进和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所以,以体制机制创新助推西海岸经济新区一体化建设也是培育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实现省党代会确定的“一个提前、六个更加”奋斗目标,提升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和全球化竞争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现实要求。

一、创新体制协调管理对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从全球趋势和本土使命看,构建西海岸经济新区合作与协调机制,是符合青岛市委市政府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与本土优势三结合的发展战略。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新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以区域一体化为特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和纽带的城市群。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要素资源的全球整合,已经引起了城市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生产方式与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全球市场的区域融合、产业组织的形态变迁、生产力的链状布局与商务流程的重新构建带来了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与整合,城市间的经济边界日益模糊,城市连绵区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同时,由于对经济技术的响应不同以及区域间的竞争,各区域也存在此消彼长的变化。因此,处于不断演化之中的每一个区域都需要对自身资源和体系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自身最优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空间,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城市内外的环境和资源,最准确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最大化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实现最优化的发展,最大化地创造财富和区域竞争力。当然,由于特定的制度背景,各个目标区域的经济一体化除面临市场化、城市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一般制约因素外,还存在一些特殊制约因素。所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速度及实现程度差异仍然较大,最终各自一体化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总体经济发展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对制约因素的消除。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经成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经济竞争,探索海陆统筹联动的一个聚焦区域和核心区域。作为这一区域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海岸经济新区自然也是上述核心区域载体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一使命也必然要求西海岸区域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尽快在国家海陆统筹机制建立以及国家级西海岸新区的建设推进等方面做好准备,尽量避免出现区域内部过度竞争的格局。

从竞争能力和发展动力层面看,构建西海岸经济新区合作与协调机制,有利于提升西海岸经济新区对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拉动作用。

作为国家战略规划明确提出的一个经济新区,西海岸经济新区进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与其对区域发展的巨大带动潜力有较大关系。西海岸经济新区地处青潍日三大城市的连接点上,其区域竞争能力现状的改变,在青潍日一体化推进不够快的背景下,更多地依靠西海岸经济新区自身内源式的成长之路。而该区域目前可以依托的最大内源优势就是来自西海岸经济新区这一共有品牌下的自我整合。胶南市和黄岛区经过区划调整已经整合为一个新的行政区域,原有跨越行政边界行政决策成本高、经济布局协调难等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区划调整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深度整合和管理融合的完成,西海岸经济新区内部的多个功能区之间以及胶南与黄岛合并后的融合发展仍然需要依托更为规范、更为紧密的有机合作而形成竞争力持久提升的良好局面。所以说,构建城镇区域政府协调的新模式,是西海岸经济新区协同提升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推进和谐共进的政府协调机制的构建,整合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整体力量,完全可以使其成长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板块,进一步提升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能级问题,使其成为沿黄流域、东部沿海一个新的增长极。此外,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也是国内外松散区域整合、提升竞争力的核心经验。所以,依托区域协调机制,在区划调整的背景下,深度整合西海岸经济新区原属胶南、黄岛两个行政区以及多个功能区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要素和发展力量,是强化西海岸经济新区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的因素。

从统筹竞合和协作共赢层面看,构建西海岸经济新区合作与协调机制,有利于形成依海竞合、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区域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各城镇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从疏离走向紧密的过程。一个内部紧密、关系协调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可以使地理区位、发展要素和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各不相同的城镇分工明确、定位清晰,在西海岸经济新区范围内实现单体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西海岸经济新区内部的各个单体城镇只有顺应区域一体化整合的潮流,在西海岸经济新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调整各自城镇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把单个城镇的发展融入到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整体之中,才能在配置和利用资源、要素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社会公共问题的空间重组和空间集聚就会出现,传统单体城镇公共问题的区域化和跨界化态势会更加明显,其结果也必然会带来更加复杂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公共问题。现实中,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是在一种权变、风险、不确定性的复杂社会生态下,社会公共事务表现出高度渗透之势,各种主体之间会形成相互依赖和融合状态,区域性和区域化的广度与深度将会前所未有的倍增,这需要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各层级主体密切合作加以解决。

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谐共进的政府协调机制必然会对属地化的行政管理模式产生强烈冲击,对传统的城镇政府行政运行的机制、体制与过程进行重塑与再造。换言之,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谐共进中的政府协调机制是当今社会和无缝隙社会的产物,是以区域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的有效解决和处理为价值导向,摒弃了传统的内向型行政或单边行政的弊病,把大量外溢性公共问题和区域性公共事务纳入自身的协调范围,由此实现新城区域公共事务的综合治理。 

二、强化体制创新,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一体化跨越发展

强力推进定期协商会议机制,形成多层次、宽范围、大视野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在山东省层面,强化区域发展规划引领。西海岸经济新区是青岛市的新区,更是山东省的新区。建议由山东省发改委或蓝色经济办公室出面,委托专业机构研究制定 《山东省西海岸经济新区一体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总体定位,并对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设想和所涉及行政单元与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区域分工做出引领性界定,形成西海岸经济新区分工协作的指导意见。

在青岛市层面,强化高层级政府协商。建议青岛市发改部门依托 《山东省西海岸经济新区一体化发展规划》,就规划的落实问题开展协商,确定出可以开展合作的重点领域,并委托专业机构研究制定 《山东省西海岸经济新区区域协调机制建设重点专项规划》。

在西海岸新区(新黄岛区)层面,凸出政府领导联系会晤。建议创设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决策制度和日常领导机制。前者作为区域一体化项目实施的最高决策机制,由青岛市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新黄岛区主要领导所组成,一般每年一次例会;后者作为日常工作的决策和领导机构,而且是常设机构,直接对前者负责。同时,在这些决策和领导机制之下,创设精干的“协调执行部”、“协调规划部”、“调研监督部”和“研究咨询部”等常设机构,这些作为常设的执行、监督、规划和专家研究咨询机构。

在功能区或街镇层面,强化具体落实执行。建议经济功能区或街镇有关相关部门之间创设一体化协调机制。例如: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财政税收、土地管理、规划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管理、重大产业、海洋河流等水环境、大气环境、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和大型商贸等诸多重要方面,都相应地设立“联合协调执行委员会”。同时,针对有些突出而又阶段性的事项设立某些临时的协调机制。例如,对于某条河流湖泊或者海域的统一治理、某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建设等,设立临时的协调执行委员会。

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协调的制度建设。

建设区域一体化协调的法律法规制度。一方面,积极推动立法机构尽快通过专项法律法规或增设专门的法律条文,使区域及其一体化联合协调机制建设具有法理依据和法律支持,并且为成效评估、纠纷仲裁和调解以及惩罚等提供法源支持。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进行多经济功能区之间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借助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之机,立法机构尽快修改有关的法规,废除与一体化有冲突的地区性政策和法规,消除地方市场割据和地区封锁等行为,使地方的行政壁垒失去法规支持,使得西海岸经济新区一体化协调机制建设及其有效运转具有地方法规的保障,并且为地方纠纷仲裁和调解提供法律基础。

建立区域一体化协调的财政预算保障制度。在修订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尽快达成共识,省市两级地方政府预算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制度,拨付一定的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形成专项的财政预算资金。这不仅可以用来保证西海岸经济新区行政资源深度整合和经济资源融合发展协调机制的正常运转,又可以使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协调机制有效持久地开展工作。具体的机制建设过程中,应该照顾到青岛市、新黄岛区和各街道等多层级政府利益,形成合理的分担比例。

建立区域一体化协调的信息交互制度。信息互动特别是地方性局部区域政策信息的公开,是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基础性措施。区域间经济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巩固,需要不同区域之间建立经济信息上的互动关系。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是否有利于双方合作的展开,同样依赖于各个地区经济政策内容及其变化的透明度的提高。所以,要建立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经济政策及其变化的政策信息交互制度,通过各种渠道定期地、规范地交流相关经济政策信息。这样既可以监督具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劣质“土政策”,也可以鼓励促进区域合作的优质政策的创新。

建立区域一体化协调的利益补偿制度。按照博弈论的观点,作为制度交易博弈的行为主体,各方关注的都是自己一方的现实和未来利益。因此,仅靠合作中的诚信是不能维持长期合作局面的。应把区域合作建立在区域利益互补的基础上。凡上级组织要求建立的区域合作关系,上级组织就应有相关利益补偿的政策供给;凡一区域与另一区域建立的合作关系,就应让合作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商议利益补偿问题。

建立区域一体化协调的评价激励制度。作为区域经济问题,没有上级政府区域政策的规范和指导,区域经济合作不可能持续、有效地推进。所以作为上级政府应该强化对区域合作关系的支持力度,用政策手段对不同区域或经济功能区合作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区域合作项目的投资给予工具性政策的倾斜,对新黄岛区内部横跨低层级行政区域的产业给予目标性政策的扶持,对相应企业给予工具性政策的优惠,并在制度性政策上给予肯定。这一切将成为区域深度融合发展的原动力。

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的问责约束制度。机会主义是区域经济合作中应该坚决摒除的因素,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威胁。需要建立旨在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区域合作问责约束制度。一方面,一旦达成协调发展共识的事项,都应该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签署和公布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制度章程的基础上,对于明显违反协调发展的法规或者签署的协议,造成严重后果者,应该追究其直接和间接当事人的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经济惩罚以及舆论的批评谴责;如果情况非常严重并且造成非常严重后果的,还应该追究其刑事责任。

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完善和新组建一批区域性中介组织。

建设研究咨询类中介组织,推进聚智咨政。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规则制度,创建专项的研究基金及其相应的研究管理机构,公开研究课题或者研究项目的招标及资助,建立精干的常设机构负责研究课题的招标发标与评审,召开主题研讨会、组织“蓝皮书”或者其他专项研究报告的撰写等,汇集社会科学各界精英分子,对合作的细节问题以及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思路方案或政策建议。

建立区域同业与行业协会,推进协作共赢。在重要产业和行业的微观层面上创建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例如,建立健全面向新黄岛区的企业联合会、行业协会、产业联合会以及商会等产业和行业的自我协调组织,有效地推进产业经济与行业经济领域的横向协调、行业内的自律监督。同时,也增加区域中行业同政府当局的有效沟通渠道,这既可避免不同经济功能区之间恶性竞争、市场分割和市场垄断,又可避免政府行政的越界干预,并有效解决由地方政府在其所辖行政区域范围内面对单个企业或者行业低效协调和副作用大的问题。

设立常设的、企业化运作的“中国(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论坛”。

宣传合作决策方针,加强国内外的区域认知。举办论坛目的是为宣传推介西海岸经济新区,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西海岸经济新区设的具体设想,提升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影响力,为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提供智力支持。按照省市联合主办、黄岛定点承办的形式,以“合作交流、沟通信息、拓宽视野、广交朋友、推动发展”为宗旨,通过每年一次的举办,将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论坛高峰论坛打造成展示西海岸优势、融汇高端智慧,推动新城发展的权威性、专业性高端交流平台。论坛主要内容包括总结区域一体化整合的经验,研讨今后的发展思路,探索区域可能深度整合的领域和方式方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能力。

塑造良好舆论氛围,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在西海岸经济新区,努力创造良好的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舆论氛围。合并后的新黄岛区要与西海岸经济新区树立“共荣共赢”的基本理念,将新黄岛区合并带来的发展机遇与争取设立国家级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可能互促互动,借助中国(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论坛共同向上争取优惠政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