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青岛:聚焦蓝色粮仓助推海洋攻势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9-08-19 15:59

为贯彻省委“工作落实年”部署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全力助推海洋攻势,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将审议监督新蓝色粮仓工作作为今年的监督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近期,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情况的报告》,聚焦工作重点和突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人大监督推进青岛市海洋渔业迈上新台阶。

深入调查研究把准产业脉搏

为做好常委会审议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及工作室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下,先后赴即墨区和黄岛区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青岛宏泰海产品养殖有限公司、青岛悦海湾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英豪集团、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等涉海企业、涉海项目和养殖现场,听取市、区工作情况汇报,了解近年来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取得的可喜成绩。为提高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常委会还邀请中国海洋大学专家学者就蓝色粮仓建设作了专题辅导。

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远洋渔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蓝色粮仓的实施意见》《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规划 (2014-2020)》《青岛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8-2025年)》等文件,明确了全市蓝色粮仓建设的空间布局、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严格落实渔业资源总量控制制度和休渔禁渔制度,加强渔业生产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动传统捕捞、养殖渔业向远洋、深海和渔业三产融合转型。2018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8万吨,实现渔业产值190亿元,远洋渔业企业31家,远洋渔船165艘,年捕捞产值15亿元,是五年前的50倍。全市170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了欧美质量认证,一些具备南极磷虾、海藻、金枪鱼等高端海产品生产加工能力的企业相继在青岛市落户发展。同时,继续深化对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关于加快建设人工鱼礁发展海洋牧场的议案》办理工作,争取各级财政资金2.6亿元,带动青岛国信发展(集团)、鲁海丰等涉海企业积极参与,全市在建海洋牧场20处,总面积8426公顷,其中10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产业短板

在看到蓝色粮仓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更加关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产业短板,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增加调研的广度和深度,委员会在听取工作汇报的同时,与政府海洋主管部门、涉海企业负责人及养殖户代表进行了座谈,书面征求了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崂山区、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4月29日,专程赴黄海水产研究所召开座谈会,征求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梳理出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捕捞、养殖等传统渔业发展空间趋紧。近年来,随着青岛市城市发展定位和功能区规划的不断完善,全市大面积海域及岸线功能逐步调整,近海捕捞、养殖以及岸基池塘养殖等传统渔业的发展空间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二是渔业产业发展方式需进一步转变。全市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较少,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渔业品牌,渔业养殖模式大多比较粗放,远洋捕捞、冷链物流等在规模和产业化程度方面较渔业先进市还有较大差距,渔业三产融合仍在起步阶段。三是与蓝色粮仓建设相匹配的平台资源不足。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缺乏,科技成果在青岛本地转化应用较少,多数辐射到全国其他地区;另一方面,人才资源平台薄弱,渔业企业自主创新和承接新技术的能力不强,产学研合作协同缺乏人才平台支持。四是支持保障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蓝色粮仓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政策和资金对产业发展影响较大,青岛市的支持政策措施和岸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些情况,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起草形成了关于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和初审意见,为常委会审议提供参考。

提出意见建议助推产业提升

在近期召开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海洋发展局负责同志作了《关于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情况的报告》。在随后进行的分组审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该项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纷纷建言献策。常委会审议结束后,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汇总整理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发言,起草了《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市政府 〈关于青岛市蓝色粮仓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对市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鼓励渔业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渔业国际化合作。及时出台新的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本地远洋渔业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并吸引外地优质远洋渔业企业到青岛发展。加强远洋渔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岸基渔业基础设施和海外渔业基地建设,构建覆盖捕捞、加工、集散、贸易等远洋渔业全产业链的综合产业体系。

二是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渔业向中远海发展。把中远海作为海水养殖的重要接续区,做好青岛市中远海资源利用规划和可行性研究,积极发展深海抗风浪网箱和中远海离岸深水养殖,将海洋牧场建设向中远海延伸。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金融、保险支持措施,将蓝色粮仓建设与海洋渔业装备制造、海产品深加工、餐饮服务、休闲垂钓、科普观赏、海洋金融等上下游产业关联起来,带动海洋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突出发展渔业种苗产业。支持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国家级渔业种苗项目在青岛市的建设发展,使其成为带动全市渔业种苗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支点。发挥青岛市人才聚集的优势,打造种苗研发和技术转化高地,并支持本地水产品良种和高端名优品种的培育工作。加大对渔业种苗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青岛市种苗行业整体实力。

四是加强渔业品牌培育。发掘青岛市在藻类加工、海珍品、海水种苗等方面的产业优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注册商标保护等方式,加大品牌培育工作力度。鼓励企业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扶持一批有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能力的渔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大渔业品牌宣传和推介工作力度,为渔业品牌化发展创造条件。

五是搭建渔业科技和人才服务平台。搭建渔业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应用服务平台,整合驻青海洋科研院所、高校和渔业企业的科技资源,提升渔业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形成渔业科技资源聚集和辐射的新优势。搭建海洋渔业人才资源服务平台,建立海洋渔业人才资源库,为不同层次的渔业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和信息支持,聚集更多优秀人才为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贡献力量。

六是完善支持保障措施。及时修订蓝色粮仓建设规划,针对产业关键环节适时出台优惠政策。适当调整财政资金支持蓝色粮仓建设的方式,逐步从补贴向投融资转变。开发适用于蓝色粮仓建设的保险、抵押等金融产品,解决涉海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坚持走生态健康发展道路,进一步规范海洋牧场建设,修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优质水产品种质资源。进一步完善休渔期制度,严格休渔期管理。建立健全养殖水域和养殖岸线占用补偿和救济制度,切实帮助“失海”渔民就业、转产,维护好这部分渔民的合法权益。

加强督办让浩瀚海洋变良田

《审议意见》经主任会议研究同意后,第一时间转市政府办理落实。市政府及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对审议意见高度重视,迅速对意见要求进行了任务分解,积极推进有关事项办理。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及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将进一步跟进相关工作,加强跟踪督办,督促常委会审议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推进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高质量发展。

(张 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