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子刊《科学进展》在线发表了题为“过去20多年延及深海的全球平均海洋环流加速”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全球平均海洋环流在过去20多年以来的加速现象,阐明了海洋环流加速的能量来源、物理机制以及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大尺度海洋环流是地球物质和能量再分配的主要动力过程,对海洋环境和气候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大尺度海洋环流如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由于内部动力过程和自然振荡的调节,海洋环流变化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和显著的复杂性,不同区域的海洋环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非常不同。但由于人类仍然缺乏对海洋环流的系统性连续直接观测,数据匮乏,科学界一直未能解析气候变暖下海洋环流变化的趋势背景。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集成多种全球海洋环流和海表面风速的数据资料,包括多源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同化资料和模式资料,发现自1990年代早期以来的近20年,全球积分的大尺度海洋动能存在显著增长趋势,这表明全球平均海洋环流存在显著的加速趋势。数据显示,这种大尺度海洋动能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全球热带海域,并且延伸至数千米的深海。这种全球平均海洋环流加速主要是由行星尺度的海表面风加速引起的。
进一步分析表明,全球平均海洋环流的加速呈现出一种长期趋势,而温室气体持续排放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位相转变在全球平均海洋环流加速过程中仅作出了较小贡献,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外强迫则是近20多年以来全球平均海洋环流加速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在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海洋和地球气候系统未来如何作出响应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对理解过去和预测未来海洋和地球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侯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