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生态环境部系统谋划“十四五”海洋生态保护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0-05-18 11:07

“十四五”期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将要发生什么变化?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进展调度会,再次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谋划。

“十四五”期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将要发生什么变化?生态环境部日前召开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工作进展调度会,再次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谋划。所涉及的廊坊、哈尔滨、湖州等10个流域规划试点地市和上海、深圳、锦州、连云港等4个海洋规划试点城市参加了调度会。

生态环境部要求,做好重点流域和海洋规划的协调衔接,协同推进,在陆海统筹、区域综合协调上发挥更大作用。

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表示,正在开展的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管用、好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为新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海洋污染、岸线破坏、过度捕捞问题严重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报显示,在我国管辖海域,一类水质海域面积占97%,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海域面积为28340平方千米,同比减少4930平方千米。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海域面积比例为76.6%,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劣四类为11.7%,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尽管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稳中向好,但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青年学者吕煜昕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污染严重。不仅仅是海洋水体,还有海洋岸线污染严重;海洋岸线破坏严重,侵占湿地、非法围填海现象时有发生;过度捕捞问题严重,海洋渔业资源面临枯竭;原油泄漏等突发海洋环境事件应对能力不足。

“这四类问题,既是长期历史积累的结果,更是部分地方政府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的表现。”吕煜昕说,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类似“秦岭违建别墅”问题。

吕煜昕认为,一些地方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扭转,在整治海洋生态环境时存在“唱高调、慢作为、不作为”,有的甚至要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发展让路。从历次环保督查可以看到,部分地方政府违法围填海、擅自改变用海方式、污水处理能力滞后、违规调整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对重要海洋功能区保护不力等问题较多。

  “十四五”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

生态环境部的研究报告显示,80%的海洋污染物来自于陆地。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但根子在陆上。

对此,吕煜昕表示,“十四五”期间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坚持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从海洋污染治理、海洋岸线修复、渔业资源养护等方面全面推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推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霍传林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正按照陆海统筹“四个衔接”的基本思路开展工作。第一个是陆域环境保护设施与海洋环境质量要求相衔接,以实现污染物入海监管方面的“以海定陆”,管好直接向海排放污染物的“闸口”;第二个是沿海陆域产业布局要与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衔接,实现产业布局方面的“以海定产”,沿海地区的规划和工程项目环评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审查;第三个是陆域海域综合治理规划、工程与海洋环境保护目标相衔接;第四个是统一陆海生态环境监测布局,以实现标准和数据相衔接。

“同步启动的‘十四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注重流域、区域、海域在管控措施、断面要求、治理目标等方面的衔接,确保‘十四五’期间从规划层面、从起始阶段就充分体现陆海统筹的理念。”霍传林说。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治理工具创新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陆海统筹外,还应坚持海洋‘一盘棋’和治理创新。”吕煜昕说,海洋是流动的庞大生态系统,污染物可能随着洋流在不同海域间流动,单纯推动某一海域的环境治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存在部分省市严格执行禁渔期规定而一些地方执行规定不严,导致禁渔期效果大打折扣,还致使严格执行禁渔期的省市积极性受挫等问题。坚持治理创新,大力推进类似湾长制、海上排污许可制度等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推进治理工具创新,通过卫星影像、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做好海洋生态环境的监管和保护。

“‘十四五’期间,还应加快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特别在渤海、长江和珠江入海口,这些污染及生态损害较为严重的地区无法单纯依靠自然修复,必须加大整治力度,通过海洋工程等方式科学施策、主动修复。在海洋生态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把最先进、最合适的技术用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上。尽量以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益,把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马英杰说。(李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