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高效养殖海珍品 循环水养殖打造陆地“根基”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2-11-02 00:00

我国的海水鱼类养殖模式主要以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为主,工厂化养殖是在陆地进行,网箱养殖则是在海域进行。由于受限于季节、品种等因素,网箱养殖通常集中在南方,所以一直以来我国就有“北厂南网”的说法。近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黄海所)和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工厂化循环水与离岸抗风浪网箱陆海接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和“节能环保型循环水养殖工程装备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现场验收。这两大项目将打造“陆海接力”高效养殖模式,有效地提高养殖效率,并突破以往“北厂南网”的产业布局,为水产养殖业注入新鲜活力。相关专家表示,这一新模式有望在全国大规模推广,是未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循环水养殖打造陆地“根基”

 

近日,记者在黄海所就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设备研发情况进行了采访。循环水课题组负责人、黄海所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实验室主任曲克明告诉记者,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自“九五”以来,已经连续实施了四个“五年计划”,突破了快速过滤、高效溶氧、杀菌消毒、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后期发展循环水养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逐渐完成了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优化,研发了海水工厂化养殖成套设备,并构建了高效的养殖生产体系。“循环水养鱼模式不仅消耗的水量少,水体养殖密度高,而且缩短了养殖周期,饵料系数低、资源利用率高的同时还实现了节能减排,成为我国工厂化养殖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工厂化主要的养殖品种以鲆鲽鱼类和游泳性鱼类为主,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中,鲆鲽鱼类的养殖密度达到35公斤/平方米,游泳性鱼类可达40公斤/立方米。”循环水课题组实行“边研发边推广”的模式,从北到南正在进行工厂化循环水的示范推广,每一项成果都会在养殖示范点转化应用。曲克明告诉记者:“目前,应用黄海所自主研发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的企业约有20~30家,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浙江和广东等地,其中,山东约占5~6家。以位于胶南市的青岛通用水产有限公司为例,鲆鲽鱼类经过一年的生长周期可以达到60公斤/平方米,约40~50条,算是循环水发展中的‘佼佼者’。”

 

记者了解到,由黄海所自主研发的单件设备和工厂化循环水系统目前在国内国际处于领先地位,但其整体的造价比国外系统低很多。曲克明告诉记者:“目前,工厂化养殖与国外唯一的差距在于,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循环水课题组自主研发了约10种设备,根据车间的水体大小来匹配水量,设计了很多型号,目前的系统规格有300立方米~1200立方米流量不等。下一步将以1000立方米水体作为单元,建立标准化,还将对‘外排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在高密度情况下观察鱼的生理、生态和营养等方面,着力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循环水养殖技术能够体现水产养殖的综合实力,带动上下游的产业发展,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这是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水养殖模式也是‘陆海接力’养殖的根基。”

 

网箱“接力”拉动产业发展

 

“北方地区一直缺乏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以及适宜网箱养殖模式的带动,我们现在首次探索将石斑鱼、大菱鲆等在北方地区进行网箱养殖,为了使养殖品种顺利地在北方度夏越冬,网箱课题组又提出了‘陆海接力’的养殖模式,这是很好的尝试和突破。”网箱课题组负责人、黄海所鱼类室主任关长涛告诉记者:“网箱养殖要求鱼苗达到适宜的规格,一般为50克以上,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选定之后,网箱课题组攻克了离岸抗风浪大型网箱养殖技术。”经过两年的研究与试验,网箱课题组在大型抗风浪网箱的制作、安装、锚泊敷设及“陆海接力”养殖工艺与设施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突破,自主研制出新型离岸抗风浪网箱。

 

据了解,离岸抗风浪网箱养殖的特点是水质好、溶氧高、营养丰富,有助于提高养殖品种的生长速度,并且运行费用相对较低。新型离岸抗风浪网箱研制出来之后就被放到海中进行检验,实践证明,这批网箱经受住了“布拉万”台风的考验,为北方地区大规模推广深海网箱养殖奠定了基础。目前,黄海所与莱州明波公司合作研制的离岸大型抗风浪网箱数量已达到42只。莱州湾离岸抗风浪网箱养殖成功,实现了莱州湾海域大型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已经成功在莱州湾开放海域首次开展了鲆鲽类、红鳍东方 、七带石斑鱼等名优海水鱼类“陆海接力”规模化养殖。

 

另外,网箱课题组还根据“陆海接力”养殖工艺需求,自主研发出电动活鱼运输车、多功能活鱼搬运桶、活鱼运输船、饵料周转箱转运托架等配套设施,在陆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黄海所建立的“陆海接力”高效养殖模式对适温范围相近的其他海水鱼类养殖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市场前景广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