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即墨海参”抱团闯市场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2-07-20 00:00

 在辽东海参雄霸海参市场的背景下,品质好、产量高的即墨海参将如何打响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多年的求解终于有了答案,近日,在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引导下,即墨市成立了青岛首个海参协会,为海参加工企业及海参养殖户撑起了“保护伞”。海参协会一成立,立即收到37家海参养殖企业及养殖户的加入申请,目前会员已发展到69个。今后,海参协会将把“即墨海参”打造成一面金字招牌。

“即墨海参”曾独步天下

      “即墨市在海参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方面起步很早,上世纪70年代初,即墨海珍品增殖站就设在鳌山卫镇的盘龙庄,经过科学技术人员的艰辛努力,海参人工育苗的种种难关被攻破,并在鳌山湾成功进行增殖放流,为即墨市海参养殖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海参协会名誉会长高昭绪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后,即墨市在岩礁区底播增护养、筑池精养、沉箱养殖等海参养殖技术曾经领先于全国,创造过一个辉煌的历程。自2002年以来,即墨市在虾池改造养殖海参技术的研究方面更是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在即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即墨市海参养殖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达到空前规模,海参育苗水体达到120万立方米、养殖面积达到3.5万余亩、年产值超过20亿元,且有继续增长的势头,海参产业已逐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然而,由于信息不畅、养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生产经营不够规范、病害时常发生等问题,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苗种供需不平衡等现象出现,影响了企业和行业的利益,海参行业遇到了发展瓶颈。而在此期间,“辽参”在品牌方面发展起了“獐子岛”、“棒棰岛”、“海晏堂”等十几个全国知名品牌,产值方面,仅大连以海参为主要产品、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就有五家,海参业年产值达到60多亿元,可谓一个市就抵大半个山东省。

       作为青岛地区海参主产区,即墨市要如何奋起直追,缩小差距?对此,即墨市海洋渔业部门进行了广泛调研,最终发现把企业和养殖户有机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协会组织下联养殖户、上接市场,可以抱团发展,共同开拓市场,对于增加行业综合竞争力、抵抗市场风险、扩大即墨市海参产品影响力、提高海参养殖各方效益,将起到重要作用。即墨市海参协会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成立协会规范海参行业

       即墨市海参协会会长付玉甲告诉记者,海参协会将较大的海参养殖户吸纳进来,“今后,海参协会将在种苗引进、繁育、推广以及海参养殖、疫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养殖户做好服务。”同时,海参协会将把各级政府部门关于海参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时传达给会员,收集和发布行业相关技术、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另外,海参协会将组织技术培训和科技宣传,提高从业者的科技素质;组织会员制定海参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协调办法,对海参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进行协调指导,规范经营秩序,维护行业和会员利益。

       在海参养殖方面,加入协会的会员将统一进行标准化生产,以此提高海参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提升行业竞争力。除此之外,海参协会还承担协调会员之间、会员与客户之间的业务纠纷的职责。“海参协会还要协调好政府主管部门委托的有关海参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付玉甲认为,海参协会的成立将进一步规范海参行业秩序,加强技术和信息交流,促进海参育苗、养殖产业的稳定有序发展,促进海参产业增长的势头。

       如今,海参产业正逐步成为沿海渔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因此,海参协会除了推广普及养殖技术,还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配套完善种苗繁育和加工环节,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保健和制药产品,使海参产业链条不断向高效延伸。

海参加工迈向品牌化

       位于田横镇泊子村的“青岛泊子养殖合作社”是优质刺参苗种和优质刺参成品的生产单位,拥有蓄水良种保种两用池30亩,良种刺参育苗水体5000立方米,年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自从加入海参协会后,合作社再也不用为市场销售操心,腾出精力建立健全了良种场技术管理制度,在育苗生产和养殖过程中完全按照生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保证了良种的产品质量。海参养殖户柳振华谈起现在的海参养殖干劲十足,“以前刚干时没技术,一亩就能产50多公斤海参,现在统一管理了,实行技术化养殖,一亩能产200多公斤海参。”

       昔日的盐碱滩变成了海洋牧场,传统的养殖户变成了科学养殖能手,通过引导规范化、科学化养殖,即墨市海参养殖业迅速壮大起来。“即墨市把发展海参养殖作为推进渔民增收的突破口,建设了青岛市海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配套发展海参种植培育和海参加工业,逐步实现了海参养殖产业化,吸纳农村劳动力2万多人,户均年增收4万多元。”高昭绪高兴地告诉记者,目前,海参协会部分会员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全合”牌海参等商标,“下一步,即墨市要把海参养殖、海参加工向品牌化、规模化、精细化转变,力争使即墨市海参产值翻一番,使海参养殖成为富民强市的一个主要海水养殖产业。”

新闻链接

青岛海参品牌缺失

       作为海参养殖大市的青岛市,由于海参品牌缺失,在外地市场举步维艰,而本地市场又遭到“列强”围攻青岛海参不仅面临着“辽参”的挤压还面临着南方海参的冲击。南方海参养殖户已运用高科技手段打破了海参不适合在南方养殖的高温“魔咒”,或将进一步分摊市场。在“南北夹击”的艰难处境中,本土海参亟待发力以求打破市场僵局。

       据了解,全国海参养殖产量前四位的企业,青岛未占一席。“东方海洋”。 在烟台,“好当家”在威海,“壹桥苗, 业”、“獐子岛”在大连,其中一家企业的产值和销售收入就能抵上青岛的几十家企业,每家企业仅品牌价值就高达上亿元。

       青岛的海参养殖技术力量很强,海参质量很好,口碑也不错,但是在市场上却与“辽参”有一定差距,主要是由于“辽参”在品牌建设上起步早,青岛海参没有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品牌。品牌发力滞后使得青岛甚至比不过邻近的烟台、威海。

    在业内专家看来,受市场启发,尽管近年来青岛海参创品牌的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养殖主体多是个人或合伙的中小养殖场,受制于规模、资金等因素,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品牌建设上仍显滞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