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威海造船业实施"双桨驱动"战略实现转型升级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12-12-17 00:00

    当前国际船舶市场持续萎靡不振,船舶行业陷入深度调整周期,作为全国12个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之一的威海,船舶业也受到了冲击。造船产能过剩,新船订单持续下滑,接单利润极低甚至负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威海造船业如何突围实现转型升级,是各船舶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威海市现有船舶造修及配套企业1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家,以中航威海船厂、黄海造船等10大骨干企业为龙头,目前已经形成造船400万载重吨的能力,约占全国产能的5%左右。今年1至10月份,我市船舶工业实现造船完工量1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手持订单206.4万载重吨,销售收入90.6亿元,同比下降14%;全市船舶出口11.9亿美元,占全市出口产品的13.4%,同比下降0.9%。

 

    虽然正值“寒冬”,但船舶企业没有畏缩不前,他们正通过战略重组、科技创新等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共渡难关。

 

    实施“双桨驱动”战略

 

    在认真分析当前船舶行业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双桨驱动”战略。威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逄忠全称“针对当前我市船舶行业面临的困难和调整压力,我们对重点船舶企业运行进行监测,逐步建立起监测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撰写上报了我市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报告。”逄忠全进一步解释说,“一桨”是立足产业基础,加快提升普通船舶制造业的能力,推进小型造修船企业调整结构,加入大中型造修船企业配套体系,中型造修船企业向制造中大型船舶转变,骨干造船企业向总装造船和自主研发设计并举转变;另“一桨”是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等特种船舶制造业。

 

    “我市作为全国12个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之一,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等特种船舶制造业是我市船舶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希望。”他强调说,通过发挥比较优势,以中航船厂、黄海造船等企业为重点,加快海洋工程装备、汽车运输船、豪华游轮、半潜船、海洋救助船、海洋执法船、海洋供应船、化学品运输船、重吊船、游艇等特种船舶的研发和生产。

 

    推进骨干船企与国内外大企业战略合作

 

    “今年以来,我市总结推广了中航威海船厂战略重组的经验,不断推进骨干造船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逄忠全总结道,他们积极引导黄海造船与渤海轮渡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设计院、中国船级社合作研发生产豪华邮轮,扩大重吊船、客滚船市场占有率。同时,全力推进乳山造船厂与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支持企业渡过难关。

 

    互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针对职业教育与船舶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今年4月28日,市经信委借鉴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牵头成立威海船舶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和企业双向互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我市船舶行业也存在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缺乏大批高级技能人才,制约船舶行业的转型升级。”逄忠全说。

 

    目前,根据兴海船厂的要求,威海船舶职业教育集团组织了33名学生的“订单班”,为其培养所需要的船舶业人才。与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初步达成了游艇合作协议。近期,正在调研中航威海船厂、威海三进船业、黄海造船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用工需求,商讨培训事宜。

 

    “我们还广泛收集国际、国内、省内特别是我市有关船舶工业发展的各类信息,进行编辑整理,力求将最新鲜、最有用的信息及时提供给船舶企业。”逄忠全说,对照国家财政部、交通部、工信部和发改委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我市对船舶企业进行生产评估并上报,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已有四家船企列入支持范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