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海岛创下多个全国第一,全国首个以挂牌转让方式出让的无居民海岛、全国首个以“公益+旅游”模式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全国首个实施生态修复及生态文明开发的无居民海岛
三角岛位于广东省珠海市东部海域万山群岛的西北部,隶属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是我国首批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
全岛的岸线总长度约5公里,投影面积约0.87平方公里,自然形态表面积约0.97平方公里,挂牌出让用于旅游娱乐开发的自然形态表面积为0.644平方公里。
三角岛创多个“全国第一”
三角岛是全国首个以挂牌转让方式出让的无居民海岛;是全国首个以“公益+旅游”模式开发的无居民海岛;是全国首个实施生态修复及生态文明开发的无居民海岛。
珠海九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下属公司珠海九控蓝色海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三角岛项目开发主体单位。项目拟投资约22亿元,建设期5年,预期2022年完工。
三角岛区位图
三角岛
项目建设内容
珠海市三角岛海岸线生态修复项目分两期进行:
01
珠海市三角岛海岸线生态修复(一期)项目
一期主要为工程范围内的3处沙滩修复、潟湖形成及必要的堤坝建设,共修复岸线长度约为830米,分为3段进行,项目已于2021年6月验收。
● 沙滩一:位于三角岛西面,修复沙滩面积约4.14万平方米,沙滩修复岸线长度约600米。沙滩一范围因人工采石活动,岸滩上堆积较多石块,在沙滩一北侧有一座废弃的临时码头,沙滩修复将对表层块石及废弃的临时码头进行清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沙滩覆盖土石清运、回填沙等。
● 沙滩二:位于三角岛南面,进行潟湖建设。修复岸线长度约为60米,形成潟湖面积约1.1万平方米。通过开挖形成潟湖,潟湖的平面形状与整个岛屿轮廓线相似。
● 沙滩三:位于三角岛东南面,修复长度约170米,形成沙滩面积约0.5万平方米。修复建设内容包括沙滩表面石方清运、回填沙。
02
珠海市三角岛海岸线生态修复(二期)项目
二期拟修复全岛绝大部分磊石砾石岸线长度共计约3300米,目前已完成南、北岸线修复工作和红树林种植工程,计划2021年全部完成。
■ 磊石滨海岸线修复工程
工程共整治海岸线长度约为1900米,分为3段进行。采用砾石养滩的方法进行修复,砾石抛填的位置应在海水高潮线以上,适当扩宽滩肩增强海滩的稳定性。
■ 红树林等种植工程
在修复完成的三角岛西沙滩沿沙滩肩线进行绿化种植,形成椰林绿化带约500米。开展红树林种植工程,长度约为500米。
■ 码头护岸工程
整治岸线长度约为900米。
砾石海滩(修复前)
砾石海滩(修复后)
砂质沙滩岸线(修复前)
砂质沙滩岸线(修复后)
项目实施前后现场对比图
创新做法
01
建立多元化生态修复资金筹措渠道
珠海市人民政府建立了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将中央资金、地方资金及社会参与资金相结合,该措施可为三角岛海岸线生态修复提供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特色旅游景点,优化海岛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海岛生态环境质量,符合公众对建设生态岛礁、海洋生态环保的需求。
02
以“生态岛礁”为建设理念,探索复制形成可推广的海岛保护修复与利用模式
积极探索海岛保护与利用新模式,全面提升海岛生态环境。此外,珠海三角岛为全国首个以“公益+旅游”模式开发的无居民海岛,以“生态岛礁”为建设理念,以适度旅游开发为支撑,打造集科普教育、主题体验、海上运动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海岛旅游综合体。本项目以海岸线修复的理念为指引,在完成岸线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开展公共服务用岛与旅游开发有效协调、有效衔接、有效促进的海岛开发模式。
取得成效
01
生态效益
三角岛经采石破坏后整岛有70%以上面积无植被覆盖,其中现状海岸线绿化率为0,整岛淡水储存能力差,生态系统稳定性极低。通过本次海岸线生态修复项目实施,通过本次海岸线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开展海岛岸线整治与修复工程、沙滩保护与修复工程、防波堤及潟湖工程和红树林种植工程,项目工程实施后有效改善三角岛生态环境状况,提升海岛及周边海域环境质量,为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02
社会效益
项目以海岸线修复的理念为指引,在完成岸线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开展公共服务用岛与旅游开发有效协调、有效衔接、有效促进的海岛开发模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同时也体现了人岛和谐、海岛保护宣传,极大提升珠海形象。
03
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可提升三角岛的资源价值,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吸引旅游等相关产业向三角岛布局,有利于提升区域招商引资的竞争力,优化珠海市海洋经济布局,促进地区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结合三角岛生态修复,三角岛整体建设完成后预计能提升整岛经济价值10亿元以上。
来源:广东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