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经略海洋 青岛推动现代海洋产业迭代升级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1-10-21 23:16

山东青岛,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特色。

近年来,青岛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禀赋突出的优势,深耕海洋科技创新,推动现代海洋产业走向深远海,合理挖掘“深海宝藏”,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建设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中贡献青岛力量。

海洋之花:经略海洋,从一颗海藻开始


记者首站来到总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明月海藻集团,走进由明月海藻集团建设的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研人员在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明月海藻集团始建于1968年,是一家以大型褐藻为原料提取海藻生物制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半个世纪以来,这家企业从一棵海藻做起,专注海藻活性物质的深度开发和应用。

在明月海藻集团的一个展馆内,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理化改性研究室副主任张德蒙给记者展示了一个装有雪花般白色粉状的小瓶。他介绍说,这是超纯度海藻酸钠成品。

海藻酸钠是一种优异的海洋生物材料,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超纯度海藻酸钠满足体内植入标准要求,可制备成溶液、凝胶、微球、载细胞微胶囊等植、介入医疗器械产品,用于急性刚衰竭、肿瘤、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心力衰竭、顽固性疼痛、尿失禁等疾病的治疗。

此前美国IFF公司旗下Novamatrix系列超纯海藻酸钠是全球唯一商品化的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非无菌产品售价109美元/g,无菌产品售价更是高达219.5美元/0.25g。下游企业因受制于原料供应,仅能开展临床前研究,无法申报临床试验。

明月海藻集团自2018年起,充分发挥在海藻酸钠材料的工程化制备经验、资金及经营管理优势,经过2年工程技术攻关及建设,终于在2020年7月建成国内首条年产200公斤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生产线并于8月顺利投产,成为国内首家具有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生产能力的企业,有效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并消除国内2008年至今有标准无产品的尴尬。

“我们的超纯海藻酸钠生产线设计产能每批次2公斤,年产能为200公斤,预计可满足100万人份肿瘤栓塞制剂、体内药物缓释制剂等产品应用需求,直接经济效益可达2亿元,能带动下游藻酸盐植介入制品百亿市场。” 张德蒙介绍说。

坚持经略海洋从一棵海藻做起,明月海藻集团围绕海藻活性物质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拓展出现代海洋基础原料产业、现代海洋健康终端产品产业以及海洋健康服务产业三大产业板块,规划建设了青岛明月海藻生物科技中心、青岛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江苏大丰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智利海藻资源开发基地,打造了“一个中心、三大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了拥有海藻酸盐、功能糖醇、海洋功能食品和动物营养、植物营养产品、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等蓝色产业板块、年销售收入超40亿元的大型蓝色产业集团,位列山东省海洋产业民营企业十强榜首、青岛市民营企业百强,海藻酸盐产品生产规模、产量、销售量均居全球首位。

集团公司拥有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海藻类肥料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层次科研平台,先后荣获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海洋科研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被誉为青岛市“新五朵金花”——“海洋之花”。


山东港口青岛港:7次刷新世界纪录展现“中国效率”

青岛百年建埠离不开港口的发展。同样拥有百年历史的山东港口青岛港近年来名声大噪,受到世界瞩目。由青岛港自主研发的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自2017年5月1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以来,装卸效率持续稳步提高,已经连续七次刷新自动化码头装卸世界纪录。

记者第二站来到同样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现场感受智慧港口的“黑科技”。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主研发的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山东港口青岛港 供图)

目前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平均单机效率达到36.2自然箱/每小时,最高达到52.1自然箱/小时,全面超越人工码头,作业效率比国外同类自动化码头高5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卸效率最快的自动化码头,也是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公司总经理李永翠全程参与了该自动化码头的建设过程。她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该码头共规划建设6个泊位,岸线长2088米,现已建成投产4个泊位,岸线长1320米,16台自动化桥吊,76台高速轨道吊、83台自动导引车,全部实现无人驾驶。

“自动化码头能节省人力,提高装卸效率,在智能化、绿色环保、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李永翠透露说,当前青岛港正在着手对传统人工码头的自动化升级。


深蓝一号实现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突破

另一个大国重器“深蓝一号”则走向深海,为人们“舌尖上”的福祉服务。这座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大小、质量超过1500吨的“巨无霸”是全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智能网箱,用于距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120海里的黄海冷水团所在海域进行三文鱼养殖生产,有望改变我国深海三文鱼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2021年6月,“深蓝一号”网箱首次实施规模化收鱼,单鱼平均重量超过4公斤,成活率达到80%,共收三文鱼15.6万尾,品质达到欧盟出口标准,标志着我国首次规模化养殖高价值鱼类取得成功。打破了三文鱼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

“深蓝一号”网箱所在海域为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由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建设,是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全国首个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已经纳入了国家“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该海域底层海水温度常年保持在12℃以下,适宜鲑鳟鱼等三文鱼的生长。未来,这里将建设更多的“深蓝一号”。

当前,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建设正在建设一个养殖综合管理中央平台,未来将和诸多网箱联动,形成“1+N”的深海养殖模式。

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汤庆凯介绍:“这原是一个退役的海上钻井平台,我们计划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改造成深远海养殖的中央管理平台,然后拉到‘深海一号’旁边,为深海养殖提供饲料存放、能源供给以及工作人员日常的生活场所。”

预计到2025年,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总投资将达到50亿元,将建成1个养殖综合管理中央平台+12个大型深水网箱的深远海产业园装备集群,养殖水体达到170万立方米,可年产中高端鲑鳟成品鱼800万尾,年产量4万吨,直接收入可达40亿元,综合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满足我国对三文鱼等高端海产品的需求,实现内循环并出口,打造千亿产值的产业链。

“我们计划在未来3到5年内,围绕三文鱼养殖、育苗以及饲料精深加工和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打造一个全产业链条的示范工程,为全国深远海绿色养殖提供可复制的经验,推动我国深远海养殖更上一台阶,实现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并让中国老百姓吃上高品质的蛋白质,助推消费升级。”汤庆凯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