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454.5亿元,同比增长13.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9.1%;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为2627件、720件,同比增长52.2%、32.4%……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截至日前,我市2012年争取国家科技资金近5亿元,先后获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二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城市,科技创新逐步引领全市经济迈入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加快提升企业创新力
近年来,全市科技工作围绕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支撑“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中心任务,以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入结合为着力点,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抓手,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主线,大力推进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0%以上的资金由企业承担,支持企业建设了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年均投入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培育了特锐德电器等400多家极具发展潜力的科技中小企业。强化科技创新综合平台对企业的服务功能,今年以来为超过400家企业提供大型仪器共享、技术合同登记、科技文献检索等“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其中大型科学仪器入网2061台(套),原值超过15.1亿元,共计为279家企业提供科研检测服务,今年已发放补贴超过70万元。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今年以来,青岛市将千万平方米孵化器建设上升到支撑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研究制定了《青岛市孵化器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6大领域22个产业的孵化器建设方向和规划布局,今年上半年,已开工115.9万平米,竣工60万平米,投入使用33.4万平米,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搭建了孵化平台。
同时,我市加强了对大院大所的引进建设,中科院生物能源所、光电院、兰化所、软件所、声学所等相继在青岛建立研发基地,成为地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源头。强化区市科技服务能力,先后开展科技信贷巡讲团、科技服务入园区、高企专题培训会等18场科技服务与政策宣讲活动,共培训科技型企业200余家。
着力强化海洋科技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省市共建体制加快国家海洋实验室建设,协调落实省市资金、科研条件建设等工作,目前,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一期综合楼和高性能仿真平台已投入试运行,二期工程已于8月底开工,三期预计年底前开工。
结合《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总体布局,我市今年加快建设青岛国家海洋技术交易服务与推广中心、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引进集聚中船重工725所、710所等一批军工科研单位,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层次。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与海军装备部、海军工程大学等军工单位建立工作渠道,调研军工科技需求,推进海洋军工创新平台建设,促进军民科技融合。围绕海洋科技优势,在海洋仪器装备等产业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进产业发展,去年全市新兴海洋科技产业同比增长20%。
深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此外,针对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实施科技金融专项行动,与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分行、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获得150亿元科技创新授信额度。
我市设立了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与青岛银行、青岛担保中心合作开展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主的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贷款,今年13家科技型企业已获得总额度3700万元的信贷支持。同时,市科技局建立区市科技金融联动机制,支持区市立足自身特色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目前市科技局与城阳区政府签订了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引导城阳区与金融机构共建1000万元风险准备金,获得银行1亿元放大授信,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科技基础条件设施建设等。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科技局将深入调研我市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出台我市的实施意见和七大科技创新配套工程,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措施、任务、路径和政策,在科技人员办企业等方面突破一批制约性的体制机制问题,为青岛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