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1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25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马有祥指出,水产品是全球第三大食用蛋白来源,为世界食物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水产品也是全球贸易最为活跃的农产品之一,为各国消费者提供更多品种的食物选择。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冲击,水产品全球供应链不畅,水产业全球交流受阻。本次活动是疫情以来全球水产领域首次举办的国际大型展会,将向全球水产业复苏发出积极信号,对提振行业信心意义重大。
马有祥表示,中国是渔业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养护渔业资源,留住了海洋渔业的“金山银山”,促进了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渔业管理,对外商签渔业合作协议,通过多双边贸易谈判推动水产品关税减让,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水产品贸易国,是全球水产品贸易繁荣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次论坛期间举办的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是全球展出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最多的水产专业展会。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分享经验、深化合作,为推动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全球食物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本届渔博会有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及大洋洲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970家企业参展,展会展出面积10万平方米。展会首次推出的“全球渔商荟”,为参展商搭建数字化智能化渔业B2B商贸平台,线上线下双驱动增强渔博会发展活力。展出内容涵盖海淡水捕捞产品、养殖产品、养殖设备及技术、水产加工及冷冻冷藏设备和鲜冷物流链等多个板块,各国展台风格各异,展示展品风采各异。
同期举办的“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培训、丝路国家水产养殖国际论坛”等配套活动成为本届展会的新亮点。来自全国近1万名观众,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代表、山东省有关单位、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等参加此次展会及论坛活动。
有关国家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代表、山东省有关单位、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等参加。
↑10月28日在渔博会上拍摄的展品。
10月27日至29日,第25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在青岛举行,近千家中外企业参展。展会首次推出的“全球渔商荟”,为参展商搭建了数字化智能化渔业“B2B”商贸平台。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10月28日,参观者在渔博会上参观。
↑10月28日,一家参展商在渔博会上现场制作三文鱼食品。
↑10月28日,参观者在渔博会上参观。
↑10月28日在渔博会上拍摄的展品。
↑10月28日,参观者在渔博会上参观。
↑10月28日,一家参展商在渔博会上推介“佛跳墙”优质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