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海洋领域成果突出!青岛12个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1-11-03 20:28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授予275个项目(人物)国家科学技术奖。青岛再一次展示了作为科技名城的实力,共有12个项目获奖。技术发明奖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其中主持完成3项。海洋领域成果突出,主持完成奖项中,海洋领域成果占三分之二。自2010年以来,青岛荣获国家科技奖累计116项。

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宝江团队主持完成的“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首创了基于井底压力精准预测的“动态压井钻进”井控技术,大幅提高了井筒压力预测精度,大大缩短了钻井周期,在国内外深水油气田得到广泛应用,获技术发明二等奖。

井喷被业界称为钻探“拦路虎”,与陆地相比,海上钻探井喷风险更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孙宝江教授团队联合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完成的深水钻探“动态压井钻进”井控技术与装备,实现了气侵的早发现、早预测、早控制,有力保障了海洋深水钻探的井控安全,该技术攻克了海洋深水钻探井控的世界性难题。

据介绍,受板块构造运动等影响,不同地层的压力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海洋深水钻探如果打到高压地层,很容易发生井喷。据统计,近30年全球海上严重井喷事故超过300起。自1996年读博期间,孙宝江就开始研究深水钻探井控安全问题,经过25年潜心研究,创建了“超临界-气-液-固(水合物)”四相流深水井控理论模型,攻克了井筒压力预测误差大导致井筒压力控制困难的理论难题,实现了井控关键装备研发的源头创新。

团队开发了多源信息融合的气侵早期监测装置,实现了气侵的“侵入即发现”,为分秒必争的压井作业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此基础上,团队发明了“动态压井钻进”井控装备,实现了“边钻边压”,解决了传统压井方法需停钻关井导致气侵处置不及时、井喷风险大的难题。该项目成果自2011年投入市场,已全面应用到了我国南海及海外多个深水油气田,“推动了深水钻探井控技术装备跨越式发展,大幅提高了油气钻探、开采的安全性,保障了我国深水油气的自主开发。项目实施以来连续10年未发生深水井喷事故。

由中国海洋大学薛长湖团队主持完成的“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突破了海参功效成分解析、营养保持与精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研发等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有海参140多种,其中可食用的有20多种,产业规模和潜力巨大,却面临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的难题。为此,薛长湖团队协同国内权威行业机构和企业联合攻关,历经16年探索与积淀,在海参功效成分解析、营养保持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产品质量标准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探明海参除含有胶原蛋白,还有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等很多独特的功效成分。团队还开发了“海参功效成分指纹”技术,继而研发了真空蒸煮、速发海参等技术,为构建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该项目系统阐明了海参功效成分化学结构与营养功能,创建了海参营养保持与高质加工技术体系,攻克了海参功效成分高效制备技术,构建了海参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该项目已在部分大型海参加工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推动了海参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 小鱼

相关阅读

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推动力,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务院设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奖项,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自1999年设立至今,共有35位科学家登上了我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

自1999年设立以来,2004年度、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度空缺,33位获奖科学家分别是:

2000年度——吴文俊,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度——黄昆,中国固体物理学、半导体技术奠基人之一;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2002年度——金怡濂,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2003年度——刘东生,中国环境学专家、地质学家、“黄土之父”;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2005年度——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吴孟超,“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06年度——著名遗传学家、小麦育种学家李振声;

2007年度——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吴征镒,著名植物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

2008年度——王忠诚,我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之一;徐光宪,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谷超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

2010年度——被誉为“高温合金之父”的师昌绪;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王振义。

2011年度——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谢家麟;被誉为“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的吴良镛。

2012年度——郑哲敏,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

2013年度——张存浩,我国高能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开拓者和奠基人;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程开甲。

2014年度——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领军人物于敏。

2016年度——我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赵忠贤;在青蒿素发现上做出重大贡献的屠呦呦。

2017年度——我国著名火炸药学家、发射装药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王泽山;我国分子病毒学、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侯云德。

2018年度——新体制雷达专家刘永坦;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

2019年度——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

2019年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