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伏季休渔期间广大市民的水产品消费需求,青岛市海洋发展局长期以来积极创新渔业养殖模式,推广绿色、健康水产养殖技术,有效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冷冻水产品储备量足。通过引导水产养殖、捕捞及加工企业建设速冻、冷藏、低温暂养等配套设施,推动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冷藏收储能力明显提升。目前青岛市企业已经储备了足量的鲅鱼、带鱼(刀鱼)、鳕鱼、鲐鱼、银鲳、鳗鱼、半滑舌鳎(舌头鱼)、对虾等冷冻加工水产品,可随时投入市场。
养殖水产品超30万吨。青岛市在海区底部大力开展底播养殖,养殖品种既包括牡蛎、扇贝、蛤蜊等餐桌上常见的贝类产品,也有刺参、鲍鱼等高端海珍品,每年休渔期间产量近30万吨。在海区上层,累计发展了620个深水抗风浪网箱,通过创新“南鱼北养+灯光诱饵”新型养殖模式,可在休渔期间为市民提供鲜活鲈鱼、大黄鱼、真鲷(红甲吉)等海水鱼,加上许氏平鮋(黑头鱼)、大菱鲆、牙鲆等传统养殖鱼类,产量可达5000吨。在深远海区域,“深蓝1号”大型网箱、全球首艘10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等深远海养殖重器相继投产,预计今年休渔期间向市场提供150吨鲑鳟鱼(三文鱼)和460吨大黄鱼。养殖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产量充足,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远洋捕捞水产品9万吨。青岛市现有作业远洋渔船155艘,作业海域遍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捕捞品种包括金枪鱼、鱿鱼、秋刀鱼等,通过政策引导每年约有9万吨自捕水产品回运青岛市,补充市民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