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竖起现代海洋产业发展“风向标”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2-05-02 21:53

近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十大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并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据悉,现代海洋产业列入山东省“十强产业”。其《现代海洋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扩大海洋经济规模、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世界一流港口3个主要工作目标。

具体而言,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不断巩固,发展速度稳中有进,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海洋传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海洋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2022年海上风电并网规模达到200万千瓦,海水淡化日产规模超过60万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新创建3处~5处。港口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枢纽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智慧绿色平安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港产城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8亿吨。

这些数字目标,既是2022年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推进海洋重大项目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2022年是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五年。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栋表示,“十强产业”提出了包括现代海洋产业在内的12个行动计划,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方式,对“十强产业”规模质量目标、“五年取得突破”任务目标进行细化;提出主要任务236项,对技术创新、产业集群、领军企业、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品牌打造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任务要求;提出推进措施54项,通过财税支持、人才支撑、要素保障等工作举措,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地见效。

《行动计划》提出,山东将着力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海洋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洋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

例如,山东将动态调整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库,新开工建设“国信2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等13个引领性支撑作用突出的重点项目,2022年完成投资40亿元。加大对17个省级层面推进重大支撑项目的督导调度,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全力推进青岛百发二期、董家口热电联产等海水淡化工程建成投产,推动龙口裕龙岛、鲁北碧水源二期、东营港等海水淡化工程开工建设。启动首批海上风电基地项目建设,开工500万千瓦,建成并网200万千瓦。加快“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研发建设。深入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建设山东省海洋药物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海洋创新药物研发。

推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新建“牧渔1号”“牧渔2号”大型深水网箱,打造“1﹢N”全新深远海养殖模式。制定船舶与海洋工程优势特色装备和先进技术目录。推动青岛北海造船公司以调整重组为契机,加快做大做强。编制海洋旅游行动计划,鼓励海洋垂钓、海洋研学等特色旅游业态发展,加强沿海省级旅游度假区规范动态管理。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动计划》明确,山东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在实施新一轮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沿海港口转型升级、提升港口开放服务能力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新举措。

在港口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方面,山东将新开工裕龙石化配套港口工程,加快建设青岛港前湾港区泛亚集装箱码头工程、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原油码头二期工程等项目,建成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等工程。2022年新增泊位3个,新增通过能力超过600万吨。

在加快推进沿海港口转型升级方面,山东将制定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指标体系。推动港口延伸贸易、物流、航运、金融等增值服务,加快沿海港口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和金融港升级。深入实施“智慧港口”试点项目,深化5G、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港口场景的应用,打造全球智慧港口示范样板。

在提升港口开放服务能力方面,山东将新布局建设6家内陆港,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构建连内接外、通畅高效的陆海运输网络。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加强交流合作,继续加密海上航线网络,争取新增外贸航线10条。打造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

促进科技自主创新

纵观《行动计划》,科技创新处于核心位置。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军表示,山东将以科技创新支撑“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科学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2022年,山东将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工程,继续开展“透明海洋”省级大科学计划,加快布局3家~4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推进智能化船用中速柴油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8个现代海洋产业重大产业攻关项目。以高技术船舶、高端海工装备、海水淡化、海上风电等为重点,在省重大科技项目中布局15项~20项关键技术和国产化替代装备攻关。依托省海洋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推动海洋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同时,山东将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省部共建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重大平台,推进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中船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落户山东。

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关键在人。2022年,山东将建设高水平海洋人才高地,继续开展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遴选工作,面向海洋产业领域遴选20个左右领军人才团队。以52家现代海洋产业人才工作重点联系企业为重点,加强人才引育精准支持,组织梳理核心技术需求清单,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精准引进人才。

提出“真金白银”支持举措

为实现发展目标,《行动计划》提出了多项“真金白银”举措,加大对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山东将组织开展现代海洋高质量发展重点企业遴选工作,对前10名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基础性奖励和最高2000万元激励性奖励。认真落实《“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培育支持办法》《“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培育支持办法》,开展现代海洋产业“雁阵形”集群和领军企业评审工作,对入库集群择优给予资金奖励。

对新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的,给予1700万元以上中央资金支持;对经国家批准的远洋渔业基地,在中央财政给予奖补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再给予每个最高3000万元补助;对国家批准建造的南极磷虾船,在中央财政给予奖补基础上,省市级财政联动再给予每艘30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对在山东省实现产业化的海洋源国家一类新药,省级财政给予最高3000万元一次性补助;将淡化海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海水淡化用电免收需量(容量)费。

下一步,山东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将坚持目标导向,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季度调度和报送制度,加强形势研判分析,及时掌握情况、跟进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中国自然资源报 高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