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刘康:如何认识和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2-04-20 11:51

青岛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这个提法与过去提的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其概念内涵、目标任务,并据此对如何建设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设计,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概念解析:现代海洋城市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现代海洋城市是一个新概念。从内涵来看,涉及到“现代”和“海洋”两个属性。现代城市是在传统的商贸中心、制造中心等传统城市基础上演进而来的,体现了城市功能从商贸、制造向金融、创新、生产性服务的转型。而对于海洋而言,所谓的“海洋城市”主要是指滨海城市,其“海洋”的属性既体现为城市区位,同时又体现在经济、文化、科技、城市风貌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和突出的“海洋”优势。从特色和优势的外延来看,现代海洋城市应该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沿海城市,如国际海洋名城、海湾大都市等。这样的城市具有突出的开放性、安全性、联通性和灵活性等城市属性,城市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较高,具有高级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点或节点作用,创新与服务功能十分强大。其鲜明的海洋特色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如海洋科学城、港口航运枢纽、海滨旅游城、海事服务中心等。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国内学者受挪威咨询机构Menon Economics所做的“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评价报告启发而提出的,后来被国家有关部门所吸收,作为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规划中的一项推进措施,赋予深圳、上海等城市率先突破,同时也吸引了广州、天津、青岛、宁波、大连等多个沿海城市的关注与重视。从概念内涵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概念的核心是要求有关城市在全球海洋经济上处于领先地位、发挥“中心”引领作用,本质上是海洋经济领域的能级划分。从目前国内的发展实践看,绝大多数城市制定的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规划,主要围绕提升海洋科技实力、壮大海洋经济规模、建设全球航运中心、发展海洋服务业、优化海洋环境、促进陆海统筹等。由于缺乏评价标准的国际认同和全球比较,我国提出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不具备全球比较意义,只起到了推动国内有关城市发展海洋经济、提升海洋城市竞争力的作用。

二、历史演变:海洋城市与青岛发展

回顾城市历史发展,地处沿海、拥有港口和贸易功能的城市都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城市,港口、贸易功能是传统海洋城市的标配。从古希腊的科林斯、雅典、叙拉古,到古罗马的拜占庭、安条克、亚历山大港,再到中世纪的威尼斯、热那亚、休达、突尼斯等,传统海洋城市多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其发展离不开货物贸易与港航运输,城市功能相对单一,地域影响范围也有限。到了大航海时代,海洋强权及掠夺性贸易的兴起,使得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加迪斯,比利时安特卫普、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伦敦等新一代海洋城市替代了传统的地中海沿岸城市,并推动了广州、泉州、孟买等亚洲港口城市和纽约、新奥尔良、哈瓦那、里约热内卢等美洲沿海城市的兴起。除了港口航运贸易外,商品生产、工业制造和海军基地建设也成为这些城市发展的必要属性,其影响范围急剧扩大,出现了洲际航运贸易中心城市。

现代工业文明时代,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经济贸易重心由地中海到欧美、再到亚太地区转移,纽约、东京、鹿特丹、汉堡、新加坡、香港、上海等成为现代海洋城市的代表,其中一些城市成为全球航运贸易及金融中心城市。随着技术进步和城市功能的演进,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等成为现代海洋城市竞争的焦点。

从海洋城市发展历程来看,以航运贸易和海事服务为核心的全球航运中心城市是海洋城市发展的主流,全球主要的国际化大都市大都是全球航运枢纽和金融贸易中心;还有许多中小城市发展成为专业特色突出的“海洋科学城”、“海洋旅游城”、“海工装备城”等,如国际知名的海洋科技城英国南安普敦、美国圣迭戈、德国基尔;海洋旅游城巴塞罗那、迈阿密、坎昆;海工装备城休斯顿、阿伯丁、釜山,以及海军城朴茨茅茨、布列斯特、横须贺等。2022年《世界领先的航运城市》评估报告显示:世界领先的全球航运中心仍集中在新加坡、伦敦、纽约、东京、鹿特丹、汉堡、奥斯陆以及我国的上海、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21世纪以来,地处欧美国家的全球航运中心城市尽管其港口货物吞吐、集装箱周转及船舶海工制造明显落后于上海、广州、宁波、青岛等国内沿海港口城市,但其航运服务竞争力、城市影响力等仍远远领先于国内城市,这也是国内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短板。

青岛开埠之初就是德国在远东地区野蛮扩张的桥头堡,短短时间内就迅速发展成为东北亚重要的航运贸易中心城市。自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叶,青岛的海洋城市定位经历了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城市、海洋科技城的演变,但均为单一领域的海洋特色概括,未能从更高层次对城市的海洋属性进行界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赋予了青岛建设蓝色经济区龙头城市的使命,青岛的海洋城市定位开始由单一属性向综合属性提升,先后提出了“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国际海洋名城”、“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青岛海洋城市发展的内涵及外延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从青岛“十四五”规划关于未来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看,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与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国家重要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等定位并列,侧重于海洋经济。即使不考虑全球海洋中心的国际比较是否成立,这一定位也存在局限性和单一性的缺陷。最近出台的青岛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行动方案》中,对现代海洋城市的内涵分解为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现代海洋产业中心、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相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更加全面,更加科学,体现出现代海洋国际大都市的内涵。

三、发展思路:青岛如何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青岛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应以青岛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基础,以海洋为特色,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蓝色金融中心、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滨海文化旅游中心和全球海洋治理示范区为重点,探索走出一条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我国沿海城市由开放城市向现代海洋城市升级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新样板。

一是优化现代海洋城市顶层设计,明确目标定位与建设路径。把现代海洋城市作为城市主体功能,对标纽约、东京、新加坡、上海等国际知名现代海洋城市,以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为基础,以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海事服务中心建设为特色,明确青岛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海洋特色定位与发展路径,绘制青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路线图,分阶段有序推进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国际海洋休闲度假城市、国际海洋科技创新城市及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建设,以海洋特色引领青岛国际大都市建设。

二是重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以航运贸易引领青岛中心城市建设。调整青岛国际航运金融贸易创新中心建设布局,面向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定位,编制新的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强海铁联运网络与国际陆海物流枢纽建设,打造贯通东北亚与中亚、东西欧的对外开放大通道。发挥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全面提升港航物流服务能级,打造以国际航运服务为核心,以集装箱中转和过境贸易为重点的现代航运物流体系,推动青岛国际货物吞吐港向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港转型,打造青岛全球航运城市。

三是拓展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空间,以创新发展增强青岛城市竞争力。

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远洋捕捞、海洋能源、海水淡化、海上旅游、远洋航运装备、海洋新能源发电装备等,壮大海洋经济规模,提升海洋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大现代海洋装备技术研发投入,重点开发深远海无人探测及海洋新能源开发装备,包括海上风电、海藻生物质能、海洋波浪/潮流能、海上太阳能装备及配套智能管理、存储与输送设备,打造现代海洋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积极培育海洋水产新业态,开发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功能食品及海洋药物产品,建立完善海洋生物技术创新体系,抢占国际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前沿,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创新中心。拓展海洋休闲旅游发展空间,完善海洋及海岛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国际海洋休闲度假区及体验中心。加快推进海洋康养中心建设,拓展游艇邮轮旅游产业链,开发海岛与海洋旅游新产品,打造国际一流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城市。积极推进深远海开发试点工作,以深远海养殖、海上风电、深海矿产为突破口,打造青岛国家深远海开发保障基地。

四是搭建全球海洋合作平台,以改革开放提升现代海洋影响力。积极推动国际海洋消费中心建设,瞄准海洋旅游康养、海洋健康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海洋装备等新一代海洋产品,搭建国际海洋市场交易平台,塑造国际海洋商品品牌,提高青岛海洋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发挥青岛“一带一路”陆海战略支点优势,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全面深化东亚区域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探索组建亚太国际海洋城市联盟,吸引亚太区域性海洋组织在青岛建立分支机构,打造亚太区域海洋治理中心。积极推动国际海洋科技创新网络建设,依托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科院大海洋科学中心、上合示范区海洋合作中心等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共同编织国际海洋科技创新网络。积极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组建全球海洋智库,聚焦全球气候变化、国际海洋权益维护、国际海洋开发合作与国际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议题,提出青岛方案、打造青岛模式、树立青岛城市品牌,全面提升青岛城市国际影响力。

作者:刘康  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青岛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洋产业管理、海洋生态经济与区域海洋发展规划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