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并进入工业化中期后,竞争加剧使专业化生产的要求更迫切,对社会分工合作的要求更高,服务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而滨州市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服务业走上了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滨州市将全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吻合、与先进制造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市服务业发展局局长杨焕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将努力实现‘总量倍增、比重提高、结构优化、领域延伸’的目标,为全市科学发展、追赶超越提供强大动力。”为此,滨州市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日,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关于全市扶持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责任分工及落实办法的通知》,切实为全市服务业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滨州市将通过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级,快速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两个比重。
记者:滨州市近三年连续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从滨州的城市发展和一二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需求看,滨州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是不是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历史阶段? 当前,滨州市服务业的构成有哪些?“十二五”期间滨州市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杨焕清:滨州市连续三年与济南、泰安等五个市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荣誉称号绝非偶然。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我们在强化服务业发展组织领导、加强服务业工作机构建设、加大服务业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健全服务业发展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都表现突出。同时,各项指标和数字也充分表明了滨州市服务业有了很大提升空间 。
去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5%,拉动经济增长5.34个百分点。从分行业总量来看,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4.52亿元,占滨州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6%。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滨州市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4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增速快于服务业增加值1.7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6.5%。应该说,滨州市服务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滨州市将通过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级,快速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两个比重,区域和服务产业布局进一步合理,城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园区聚集集约作用进一步显现,服务企业规模和科技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逐步构筑起 “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服务业体系,为实现全市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社会化打下坚实基础,为把滨州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枢纽型节点城市和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提供强大的服务支撑。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达到126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超过42%,年均增幅1.5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地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5%。
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文化创意产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八大产业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
记者:在第三产业发展上,我们在认识上存在哪些误区;重点任务和当务之急优先发展哪些重点领域和项目;从发展态势和潜力看,最看好哪些领域?
杨焕清:目前,相当多干部群众对服务业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认识误区,认为服务业是不创造财富的非生产性部门,是满足享受生活需要的消耗性活动。这些错误的认识实际上是把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划等号,把服务业理解为仅包含商贸、餐饮、娱乐和消遣活动的行业。服务业除了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生活服务业之外,还包括为工农业乃至服务业本身生产提供服务的生产服务业,如金融、物流、研发、设计、营销、咨询等行业。
还有人认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只有工农业发展起来了,才能发展服务业。事实上,生产者服务业和工农业生产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只有二者保持同步协调发展才能促进整个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地向高水平迈进。另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在于,服务业比重越高就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这其实是一个刻舟求剑的错误,服务业比重仅仅是一个相对指标,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
忽视服务业的创新也是我们常见的一个错误认识。有人认为,服务业即使有创新也要依赖于工业企业提供的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作为支撑,因而服务业本身的创新就被忽视了。诚然,服务业的创新离不开工业创新的支持,但是服务业同样有自己的创新内容。只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服务业创新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此外,服务业的发展也要注意地区分工,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
今后滨州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中抓好二三产业分离,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加快把有条件工业企业的技术中心、研发机构或设计院所、仓储运输以及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后勤物业、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分离出来,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充分发展为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和支撑。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围绕完善服务功能和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知识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大的新兴服务业,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动力。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在鼓励充分竞争的基础上,积极运用现代服务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应该说,滨州市最具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有八大重点产业。
现代物流业。滨州市物流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达1/4以上,涌现出了京博物流、银河物流、滨阳工贸等一批大型物流公司,今后将依托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大力发展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逐步使滨州成为服务黄三角、连接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鲁北物流中心。
金融保险业。最紧要的是继续抓好金融保险机构的引进,支持现有银行和各类保险公司延伸服务网络,推进农村信用社经营改革,壮大各类金融中介组织,加快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各类创业和股权投资企业,加快黄河三角洲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步伐。
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当今全球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也是国际服务贸易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目前,滨州市在这方面还没有真正破题,或者说是刚刚起步。我们将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产业,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西王玉米文化产业园、海瓷艺术创意文化产业园等为载体,政府、企业、社会、市场联动,尽快在这方面实现突破。
商务服务业。这方面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活力。要大力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信用评估、认证认可、广告会展、租赁等商务服务业。尤其要做足做好会展经济这篇文章。上半年,在滨州市举办的全省春季糖酒商品交易会,3天的交易时间,签订合同交易额32亿元,直接消费在滨州市住宿餐饮、广告装潢、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资金达2亿元以上,不仅拉动消费立竿见影,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滨州对外形象。
科技服务业。建立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公共科技信息平台发展。依托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学习借鉴无锡市物联网开发建设经验,加快滨州市农业物联网规划建设和技术研发应用,努力打造全国农业物联网核心城市。
旅游业。从滨州市情况看,旅游业发展很不理想,资源挖掘整合不到位,旅游设施和景点层次低,适合两日游的线路少,没有一个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主题公园,缺少“亮点”和“品牌”。我们要坚持“先天不足后天补”、“硬件不行软件补”,以创新的精神,把全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进一步整合起来,形成滨州的特色和拳头产品。
商贸流通业。它对于提升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作用重大。我们将紧紧抓住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机遇,大力发展现货与电子交易、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实施市长“菜篮子”工程和“放心快餐”工程,抓紧研究实施方案,在市城区合理布点,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加工配送中心、中心门店、供应网点三级服务体系。
家庭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具有重要作用。滨州市要采取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连锁化的经营模式,促进家庭服务业资源整合和规模扩张,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服务体系。
现代服务业是可以长期看好的一个A股投资机遇
记者:普通市民可能更在乎服务业与个人创业、就业的关系。从创业的角度看,现在哪些领域时机最好?从就业的角度看,哪些领域需求最旺?作为主管部门,是否应该进行有关的信息发布,通过政务公开的形式推进服务业发展?
杨焕清:目前,在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中,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正在发生,在东部地区制造业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劳动力正回流到中西部地区,这意味中国的制造业正在从成本较高的东部地区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并将在一段时间维持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同时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向产业层次更高的现代服务业转变。中国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营业税改增值税推广到全国,这将大大提高服务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原来制造业必须自己投入大量资源从事物流、信息化等服务,现在可以直接外包购买服务,并从服务业提供的增值服务中抵扣进项成本,这将减少全社会的重复增税。因此从大的方向上,中西部的制造业和东部沿海的现代服务业都将获得长足发展的空间。现代服务业是可以长期看好的一个A股投资机遇。第二个投资机遇是节能环保行业。
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或工作办法,滨州市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记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但据我们了解,好多人并不是很清楚。那么,国家有哪些政策鼓励支持发展服务业,滨州市有没有就某些特殊领域有特殊的政策支持?
杨焕清:近年来,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或工作办法,使各项政策规定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从滨州市情况看,在贯彻执行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上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自2006年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关于鼓励扩大投资和吸引外资的意见》、《关于促进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实施服务业名牌战略推动全市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意见》等综合性文件近10个,涉及服务业组织领导、税收优惠、土地供应、资金投入、招商引资等各个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大型市场的意见》、《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促进滨州市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10余个,这些文件出台的政策措施涵盖了服务业的各个主要行业,全市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建立。
着力解决影响服务业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
记者:今年我省将开展“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实年”活动,对这项活动滨州市有哪些安排,请分析一下这项活动,对发展服务业来说将兑现哪些实质性利好?
杨焕清:我们将以落实市委、市政府“效能提升工程”为契机,以加大服务业政策落实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用水用电用气等问题,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目前,我们正根据省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对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要求,对全市各县区、部门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自查。
我们还建立了政策落实的跟踪推进工作机制,起草并报请市政府《关于印发落实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规定责任分工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对自2009年起,市委、市政府先出台的《关于鼓励扩大投资和吸引外资的意见》、《关于促进全市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各具体政策措施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明确申报程序和时限,力争实现“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一事一结”,提高政策落实效率和公信力,创造政策洼地效应,吸引外资扩大投资。
为抓好重点政策措施的配套完善,我们计划年内制定出台大力发展国内展览业、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促进影视娱乐业发展、落实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并联审批制度等的具体办法,尽快完善覆盖服务业各行业的政策体系。同时,督促各级各部门强化服务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和涉企政策规章,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评比、乱培训等,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