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并把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六个城市定位”之一,将青岛的海洋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位置,凸显出青岛市在谋划发展大局时对海洋优势与特色的重要考量。青岛如何在海洋上做更大的文章?在今年的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为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曹西华
青岛经略海洋的力度不断加大,这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曹西华代表身在行业中的感受。“青岛在海洋发展领域具有基础性优势。青岛市在面临新发展要求的同时,也面临着经略海洋的力度和标准的提升。”
曹西华说,刚刚结束的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5个海洋中心,其中包括打造全球海洋生态示范中心,这说明青岛市在经略海洋上的信心和决心,也能看出其政策制定的全局性、系统性,令人振奋。
他说,青岛是一个海洋研究重镇,在海洋科技成果方面有大量的积累,海洋研究单位数量也比较多,水平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的。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科研力量方面,青岛汇聚了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现在又根据国家创新发展需求,成立了试点国家海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力求捅破从海洋科研成果到产业体系转化过程中的这层“窗户纸”,找到可行路径。
在调研中,曹西华也能感受到青岛在这方面的不断努力。他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正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制定更优化的方案。“不论是从一线工作者,还是管理职能部门,都意识到我们的优势,但是优势转化成生产力可能还有一些工作要做。这将是代表们在这次人代会上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
而青岛要在全国层面上突出海洋中心地位,更需要多方的努力。曹西华介绍,着眼青岛在全国海洋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提升,相关单位都在努力。比如把中科院系统内部涉海的13家单位集中在一块,成立了海洋大科学中心,就是为解决国家涉海的重大问题而设。再比如中国海洋大学三亚研究院,是中国海洋大学在教育和科研工作中辐射到了我国的南疆,这也是青岛海洋科技发展对全国的一个辐射。
“我们单位本身坐落于青岛,对青岛发展海洋的紧迫性和压力感同身受。因为科技发展还是有竞争存在的,别人发展得快就相当于我们的退步。”他说,当前青岛的这几家涉海单位也在积极协调,期望达成进一步融合发展,强强联合,以突出青岛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引领。
结合自身从事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这一领域,曹西华认为同样大有可为。“我本人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的举措。这一点上,我们有一些很好的研究成果,下一步希望尽快把这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尽可能实现产业化发展。”他以“近海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方法”为例,他们团队这个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的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并走出国门在很多国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他认为,这项技术需要相关部门的助力,推动其产业化,将更有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大众报业·半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