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城市“微观名片”、建设时尚产业平台、叫响青岛渔业品牌、吸引多层次人才……围绕如何建设“活力海洋之都 精彩宜人之城”,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李光全:以蓝谷为核心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青岛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提出,要用好用足优势,创新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李光全说,放眼全国,青岛蓝谷是最能代表国家在全球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高端创新领域进行竞争的载体。当前青岛蓝色硅谷可以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仍有较大空间。切实发挥青岛蓝谷优质海洋科技资源独一无二的优势,是青岛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海洋事务交流中心、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必须破解的问题,是青岛承担中国海洋强国国家使命担当、代表中国参与全球海洋顶尖科技竞争必须回答的课题。
高丽新:建设时尚产业服务平台
百年纺织工业,曾经享有“上青天”美誉,如何加快纺织工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市政协委员、青岛恩玛秀丹服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丽新在提案中提出,要发挥时装设计师时尚引领创新作用,持续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的转变,补齐短板迈向中高端。她建议成立时尚之都促进中心,按照青岛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决策部署,以促进青岛时尚之都建设和提升中国时尚产业水平为总体目标,承载时尚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资源整合与服务,致力于集聚时尚产业、构建时尚地标、打造时尚品牌、创新时尚产品、经营时尚事件、培养时尚高端人才、营造新时期时尚文化、引领时尚科学研究潮流,开展与时尚城市、时尚产业相关的交流与合作、咨询服务、培训交流、展会推广等,建设符合青岛国际大都市发展所需要的时尚产业开放性服务平台。
尹宝昌:做强叫响青岛渔业品牌
如何高质量建设海洋牧场,做强叫响岛城渔业品牌?市政协委员、青岛老尹家海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宝昌带来自己的提案。尹宝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继续加强对海洋牧场建设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支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按照“谁投资、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生态补偿资金、金融资本以及其他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牧场建设,推动海洋牧场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成功经验,带动海洋牧场全面健康发展;加强海洋牧场后续管理监测,确保海洋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要积极推进海洋牧场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波浪发电、休闲垂钓、生态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三产融合、渔能融合、渔旅融合等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全域型”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提升品牌含金量。推行“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培育打造一批“青岛海产品”知名企业商标品牌,并结合各类旅游品牌宣传和各类展会大力营销、宣传、推介“青岛海产品”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
王玉静:城市发展需要多层次人才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层次人才可引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而一个城市想要健康全面的发展则需要多层次的人才。市政协委员、青岛康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静把目光放在了“多层次”人才引进上。王玉静说城市发展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熟练技工以及物流配送、餐饮零售、家政服务等从业人员。做好“多层次人才”引进,破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才能保障青岛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为此王玉静建议,高度重视城市劳动力补给不足的问题,扩宽多层次人才吸引的渠道,加强多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拓宽多层次人才引进结构,具有一定的专业专项技能、城市发展急需岗位的从业人员都属于“人才引进”的范畴。制定多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扩宽“人才”范畴,做好人才优化分层,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出台更多针对劳动力的“人力引进”配套政策。同时,除了重视人才引进,更要做好引得来,留得下,用得好。了解多层次人才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分类制定和明确支持政策,让他们安心在青岛创业、就业、安业。
蔡晓丹:美化城市“微观名片”
门牌号也是一座城市的微观名片,旅游便捷程度也是考量一个旅游城市软环境的重要标准。市政协委员、青岛灯塔味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蔡晓丹提出,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门牌号进行维护和清理整顿,解决门牌号空白和缺失的问题,确保门牌号准确、清晰和完整,解决新、旧门牌号混用的问题,及时清除变更后的旧门牌号。
她建议青岛市应该完善门牌号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青岛市建设发展的门牌号动态管理机制,在尽可能保持原有门牌号不变的情况下,对全市的门牌号重新进行编码。同时,建议建立健全数字化、标准化的地址二维码管理体系。
目前,青岛已经在西海岸试点成功电子码门牌号,更便捷且内容更丰富,应加快速度在全市范围内普及。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 王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