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起若乘风 摄
福山路,安然静谧,历史厚重感十足。在福山路的尾端有一处名人故居——福山路36号,一位名叫毛汉礼的学者曾经居住于此。
在福山路36号海洋研究所的老宿舍楼外墙上,要经过仔细寻找才能发现隐匿于绿篱间的那块“毛汉礼故居”牌匾。这位奠定了新中国物理海洋学之基的科学故人,在青岛留下了许多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找寻。
毛汉礼,浙江诸暨人,我国著名的海洋物理学家和科学翻译家。1919年1月25日,毛汉礼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纵观毛汉礼的一生,可谓波折多舛。少年时代,毛汉礼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资,可当时的中国,时局震荡,毛汉礼的求学之路也因此历经波折。
“九一八”事变爆发,战乱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家境贫寒的毛汉礼靠打杂攒钱,拼命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1943年,他终于从浙江大学文学院史地专业毕业,后到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1947年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专攻海洋学。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受聘担任该所副研究员。
作为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完成学业后他马上申请回国,希望能为祖国海洋科研事业效力,但美国政府不让我国学习理工科的留学生回国,毛汉礼十分气愤,运用法律手段与美国移民局抗争。1954年8月,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工作。
1978年,毛汉礼出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历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海洋组成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等职,著有《海洋水文物理学的研究》等专著。
在青岛工作期间,毛汉礼参与了中国海洋科学史上一系列重大活动,为中国海洋物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与国际海洋学术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毛汉礼非常重视掌握国际海洋科学发展的新动向,195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海洋学的任务、发展和现状》,提出开发海洋、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的一系列对策。当时正值我国大力发展科学事业之际,他常说:“海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要尽量采用当代高新技术进行调查研究……没有准确可靠的调查资料,就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回国之初,他参加了由童第周、朱树屏、张孝威等教授领导的我国首次渔场综合调查——烟台、威海外海台渔场调查。他参加了1958~1961年进行的全国海洋普查,参与撰写《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报告》。20世纪70年代以来,他主持了“黄东海大陆架综合调查研究”和“黄东海环流结构与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两大课题,取得重要成果。
此外,毛汉礼还积极开拓海洋研究领域,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在黄东海海流系统、河口海洋学、黄东海大陆架等方面,他的研究成果开创性地提升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同时,他还译介诸多国外研究成果,主要译著包括《动力海洋学》《海洋》等。为了让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海洋科学知识,他还特别撰写了通俗读物《海洋科学》。
1988年11月,69岁的毛汉礼因心梗在青岛去世。就在去世的前两天,他还曾目送“极地号”考察船启程赴南极考察;前往市老年海洋工作者协会全体大会作学术报告。马不停蹄,执着不息,正是这位科学先驱的人生写照。
时至今日,在青岛百花苑文化名人雕塑园内矗立着一座毛汉礼先生的青铜雕像,雕像表现的正是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留学美国时风华正茂的形象。他对学术精益求精、对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感染着每一个人。
▲图片来源:起若乘风 摄
遍历风雨,终迎海阔。毛汉礼最辉煌的海阔人生始于1955年,这一年,他与家人一同移居青岛,先住在莱阳路28号的海洋所宿舍,转过年来便搬进了刚刚建好的福山路36号宿舍。
▲图片来源:起若乘风 摄
福山路36号,位于小鱼山脚下,福山路与鱼山路交界处。这栋小楼共三层,建于20世纪50年代。砖混结构,黄色水刷墙,红瓦坡顶,造型简洁。庭院较为开阔,植被丰茂。
▲图片来源:起若乘风 摄
毛汉礼曾居一楼其中的一楼东户,使用面积约为102平方米。毛汉礼故居保存基本完好,现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图片来源:起若乘风 摄
作为一名物理海洋学家,这也许是毛汉礼先生在海洋科学界之外亮相于青岛这座城市的寥寥无几的一个“机遇”,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一个缺憾。望着这栋静谧的小楼,人们依稀能看到先生端坐在办公桌前,目光坚定地注视着远方,流露出对中国海洋科研事业无限的期望。
▲图片来源:起若乘风 摄
对于青岛,人们或许总会被它的繁华绚丽所吸引,为它的五光十色所沉醉。然而,它也自有低调和内敛所在。
行走在老城区,福山路上那些老式的路灯、悄悄爬上墙头的藤蔓和台阶旁的陈年青苔,诉说着岁月。众多文人墨客的公馆居所,就静静隐匿在这里。
毗邻小鱼山,远眺汇泉湾的大海,老城区的福山路历来是一方宝地。
福山路,连同与之相连的福山支路,是青岛文化名人故居最集中的区域。掩映在层层叠叠的树叶中的福山路1号,便是著名导演、剧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洪深的故居。福山路3号,则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居。
福山路上,一座座充满了故事的老房子,以老者的姿态倾吐着老城的历史,描绘着福山路这条百年老路的繁华过往。
▲图片来源:青岛画报 李宜臻/王凯 摄
在新的时空下,老城也洋溢着新潮,那些如雨后春笋般显现的小店们不停吸引着来往的人们的目光。
▲图片来源:小红书@77i逛吃
白色的门店、蓝天白云作背景、安静的道路,一路的美好仿佛都被收藏在Morning Coffee这间小店。最近演员毛晓彤也在这里拍照打卡,它受欢迎的程度不言而喻。
▲图片来源:小红书@Scorpion
这里的装修风格复古又简约,是一家可以喝咖啡的写真馆,十分适合度过一个悠闲的午后。点上一杯饮品,静静享受时光,看看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与人群,整个人都安宁下来。
▲图片来源:小红书@Scorpion
新与旧,在老城演奏着梦幻交响乐——强烈超前意识与浓浓怀旧情结弥漫在这里的街巷之中,崭新的宽阔街道与蜿蜒的林荫小路纵横交错,描画着未完待续的老城故事。
碎石路面上,树影斑驳其上
时光在这里翻滚起伏
那些无法复制的岁月
永远藏在层层叠叠的繁花树影间
青岛将名人的烙印、城市的传奇
从容地装入囊中,继续一路前行
文字及图片资料综合自《山海之间的诗意栖居》青岛文化名人故居概览、八大关下微生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
来源: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