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海洋,诗歌氤氲。9月28日晚7时,在太平角金海角海滩上,2022首届青岛诗歌节暨国际海洋文学周的嘉宾与诗人们再度相聚,共度“地铁·城市·大海”诗歌之夜,同时也为这一为期四天的首届青岛诗歌节暨国际海洋文学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诗歌节”给青岛留下了什么?作为青岛的首届诗歌节,它超越了诗会层面,凸显城市文学特色,将海洋文学、人文积淀转化为文学产能,给出了极具力量的回答。诗韵绵长诗情再续,青岛诗歌界向诗人嘉宾们发出邀请:两年后再见!
地铁快闪
在年轻人圈层实现诗歌 “破圈”
“月亮连接一切、包括大海、树林、斗兽场……”“我现在就是站在海边,闭幕式上我朗诵”闭幕式上参加朗诵的青年诗人桂鱼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她朗诵了《月亮叙事学》。
2022首届青岛诗歌节暨国际海洋文学周闭幕式由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总工会、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青岛市市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作家协会、青岛市文学创作研究院、万美工作室承办。
在诗歌节闭幕式前举行的地铁诗歌快闪活动,赋予了诗歌全新的年轻态,也在年轻人最集中的场域实现诗歌的“破圈”。 青岛诗人高伟第一次参加“地铁诗歌快闪”感觉特别新鲜,也特别投入,在某种意义上,“快闪”有行为艺术的元素。“从排练到到创意到组织到最后的呈现,特别有创新意义,现场听众也参与了诗人们的朗读,现场我们朗读了七首诗”。高伟说,整个快闪活动,也经过摄影师他们的拍摄、剪辑,最后将呈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朗读形式,“它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人拿着诗本上台连贯地朗读,而是出其不意的人在一个出其不意的场合,朗读地铁的诗,以后会尝试着做更多的快闪活动。”
“地铁诗歌快闪”同时也在展现着诗歌更具活力的内蕴、更为广阔的触角和场域,不论是本土诗人安平的诗歌《开往春天的地铁》、沽船的《黑暗中潜行》,还是高伟的《坐地铁去远方看一条穿布拉吉的瀑布》等,穿行于城市街区、串联起各个角落的地铁承载着家门口“诗与远方”的梦想。 高伟表示,“青岛的诗人们尝试了崭新的诗歌活动,面对面地碰撞出诗歌创作的火花,也为青岛诗歌以后的活动模式提供了范本,我们以后将让更多的岛城市民加入到诗歌活动和创作当中,提升整个城市的诗意氛围”。
海洋+跨界
诗歌音乐书画电影展现“独特调性”
和所有的诗歌节相比,2022首届青岛诗歌节暨国际海洋文学周有自己独特的“调性”。
作为岛城具备“多维形态”的诗歌节,届青岛诗歌节暨国际海洋文学周充分体现了青岛丰富的文化特色,将海洋文学与青岛深度连接。9月25日晚举行的开幕式暨诗歌朗诵会以及闭幕式“地铁•城市•大海”诗歌之夜上,都以海风吹拂、海浪为伴,以及诗与乐的交响。
2022首届青岛诗歌节暨国际海洋文学周的闭幕式以“地铁·城市·大海”作为关键词,正如诗意的种子穿行在青岛这座滨海之城的各个角落里生根、发芽,继而茂密成文学海洋。以诗歌与海洋、海洋与沙漠的对话深入诗歌及海洋文学的时空交流,以诗歌与电影的跨界对话勾连纯文学与艺术的关系。作为青岛的首届诗歌节,它超越了诗会层面,充分体现了青岛深厚的城市底蕴和丰富的文化特色,将青岛的艺术符号与文学特色深度融合。
诗歌节暨国际海洋文化周期间,与会嘉宾还将以对话、论坛、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包括“当代诗歌写作”主题名家讲座、“海洋与沙漠”国际诗歌云对话、“诗歌遇见电影”跨界对话、“诗歌与海洋”国际海洋文学的对话,以及“城市·地铁·大海”诗歌之夜闭幕式等活动。
“跨界”成为本届诗歌节期间的热词。诗歌与影视、诗歌与音乐、诗歌与城市快闪多层次结合。郎朗师妹、钢琴诗人罗维将示范钢琴艺术与诗性演奏的结合;诗歌节期间的作家书画展展出欧阳江河、西川、胡弦等诗人的书画作品、诗人手稿;作家、导演万玛才旦作“诗歌遇见电影”的主题交流,与观众分享他执导的电影《气球》;诗歌节还邀请了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跟欧阳江河、西川、张清华、薛庆国举行“海洋与沙漠”国际诗歌云对话,“当代诗歌写作”主题名家讲座让青岛读者与诗人零距离接触,跨国界的诗歌交流,跨艺术行业的诗性交流,让诗歌节的深度、广度、多维度全面呈现。
诗歌落地
诗人扩大眼界、市民参与超出预期
诗歌给青岛留下了什么?给青岛的诗人、尤其年轻诗人们能留下什么?
新生代诗人桂鱼主持多次诗歌节活动,对此有最直接的感受。“我觉得首先是基于文学方面的开放,不仅是文本性质,更是精神层面上的开放。青岛是一座海洋城市,风从海上来,我们的诗歌在海里生长,有了这种外来的风,这座城市的诗歌精神,是会生长、生发的更加蓬勃,这是诗歌节的第一层意义”。
桂鱼说,诗歌节带来的首先是让青岛诗人扩大了眼界。邱华栋、欧阳江河、西川、张清华、韩东、陈东东、臧棣、赵野、胡弦、蓝蓝、路也、阿多尼斯(线上)、薛庆国(线上)、万玛才旦、王小鲁等15位国内外著名文学人士汇聚青岛,“无论是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还是他们和青岛诗人的对话,都既包容又开放,两方面的认知在想象和现实经验之间的碰撞,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写作的入口”。
青岛诗人高伟也认为,“他们带来的智慧高度和诗学能量,让我们知道了诗歌艺术更多的可能性。对于这种能量的直接吸纳,对青岛诗人以后的创作将会起到提升作用。”
文学海洋,诗意青岛一一诗歌节让城市本色的气质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彰显。林少华曾说,诗歌和艺术才是青岛精神的底色和城市的心性。高伟告诉记者,青岛的诗歌支持者的表现非常让人心动,“此次诗歌节安排的各种讲座与对话,几乎就是分秒间名额被抢光。如此小众的诗歌活动,青岛市民的参与热情超出了我的预期和想象。我们的城市内部实则孕育了足够火热的诗意和激情,青岛市民的素养配得上这座有着广袤海洋与冷峻山峰的美丽城市”。
青岛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春生在闭幕式致辞中表示,诗歌节期间,“我们吟诵过的诗句,看过的风景,碰撞过的思想,都将成为最美的回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美好都将出现在诗人的笔下,从而书写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新时代的优秀诗篇”。
李春生副主席也在闭幕式上再次向与会嘉宾发出了两年之后的青岛之约:“在先期举行的云端对话中,欧阳江河先生向远在巴黎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先生发出了邀约,期待两年之后,他能够亲临第二届青岛诗歌节。借此美好的期待,我也向在座的各位嘉宾发出诚挚的邀请,我们两年后再见!”(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