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高规格”落户,青岛按下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3-02-15 22:03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成了命运共同体。”

2月15日,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山东省副省长范波,青岛市市长赵豪志签署共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国际合作中心”)框架协议,并为合作中心揭牌。部省市联手共建,此次“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高规格”落户,如同一颗承载着驱动“海洋命运共同体”蓬勃生长的“芯片”,按下了青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键”。

“青岛原本就是海洋科学力量齐聚的北方城市,‘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对于进一步在国际社会提升青岛海洋领域科学考察、科技创新、人才吸引水平,对于帮助青岛在未来竞争中,把先天优势继续发挥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性意义。”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古妩表示。

顶层设计  青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了“智慧大脑”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实现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亟待人类共同携手保护。

作为近年来联合国发起的最重要的涉海倡议,2021年1月,“海洋十年”实施计划正式启动,旨在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科学解决方案。“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是推动我国在“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倡议下开展双多边合作、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创新型平台,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我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引领力、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承上,国际合作中心将以服务国家海洋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为指引,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工作与涉海国际组织事务,助力提升我国参与全球和区域海洋治理的能力;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双多边合作机制与平台引领作用,推动海洋务实合作,助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启下,这里将成为向地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和政策建议的“智慧大脑”。例如,推动与有关国家共建蓝色产业园,实施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

“海洋事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这种科技创新需要全球融合借鉴。”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表示,作为“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的主要建设单位,将依托平台,把先进思想理念、管理模式与中国国情向融合,充分发挥在海洋基础研究领域与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赋能山东省、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

而作为平台承载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青岛正在持续发力。去年以来,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率先出台实施《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制定出台我市第一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及其配套实施细则,构建起海洋高质量发展规划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青岛,将进一步集聚海洋创新资源精准对接海洋产业,推动青岛积极参与海洋生态国际治理,从而有效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孟庆胜表示。

双剑合璧  五大平台效应助力国家级新区起飞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合作中心是目前在中国设立的唯一一个,而它所在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是2014年6月3日国家批复的第一个以海洋特色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据悉,获批以来,西海岸新区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1%,预计2022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850亿元,占青岛市海洋经济总量的40%、占山东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0%、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75%。根据目前可查数据,从海洋经济总量和GDP比重来看,位居国家级新区第二位,在沿海县(市区)中居第一位。

与此同时,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青岛西海岸新区在海洋科技创新力、产业竞争力、生态保护力、开放合作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显著优势。截至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集聚国家级涉海创新平台12个、海洋人才7.1万;建成全球最大海藻加工基地和海洋基因库,获批建设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高端海工装备产品遍布全球;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灵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第五。

随着国际合作中心与西海岸新区的双剑合璧,又会触发怎样的耦合效应?

据介绍,中心启动运营后,将发挥五个平台作用。海洋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平台。中心将依托青岛众多涉海科研院所、高校及涉海企业等打造海洋科研联盟,汇聚国内外优势资源,形成多学科发展和跨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联合国大科学计划落地,不断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促进更多海洋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移转化。

现代海洋产业培育平台。中心将发挥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地方间合作交流,推动资金、技术、项目、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精准对接。推动与有关国家共建海洋国际合作产业园区,实施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还将培植涉海骨干企业“走出去”,推动多方合作共赢。

海洋生态建设合作平台。合作中心将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提供支撑,推动在海洋生态保护、应对海洋气候变化及海洋灾害、海洋综合管理等领域务实合作,提升我国参与全球和区域海洋治理能力,共同应对全球海洋挑战,携手共建人海和谐的美丽家园。

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平台。中心将通过国际专家智库建设,组织开展海洋经济融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和RCEP等重要区域合作机制路径和金融政策研究,探索形成青岛实践新经验。

国际海洋事务交流平台。中心将以服务国家海洋领域重大战略需求为指引,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工作与涉海国际组织事务。聚集全球海洋观测伙伴关系区域办公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和平台,推动双多边海洋领域合作。持续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高质量建设,加强平台的实体化、专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运作,积极构建蓝色伙伴关系。

机制创新  打造海洋事务交流先进样板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丰富的海洋资源、鲜明的海洋特色是青岛最鲜明的城市特色,也是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但是另一方面,在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圈中,山东所在的北部海洋经济圈与东部、南部海洋经济圈相比,海洋生产总值仍有差距。

随着国际合作中心成功落地,在收获海洋产业创新驱动“大杀器”的同时,推动“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地见效,发挥区域经济示范带动效应,更为关键。事实上,青岛已经准备好了。

“我们将按照国际化运作、常态化运营、市场化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完善合作机制,将‘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打造成为集科技合作、海洋管理、海洋智库、经贸推广协作于一体的新型组织机构。”孟庆胜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动合作中心发挥实效。

加强服务保障,切实承接好国家交办任务。从资金、项目、人员等方面做好服务,按照“海洋十年”中国委员会有关决议和自然资源部部署要求,协调实施《“海洋十年”中国行动框架》有关项目和活动,参与主办有关重要会议,做好对外联络、对外传播、申报活动等保障工作。支持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运行,逐步将协作中心打造为新的全球协调机制。

聚集各方力量,搭建海洋国际合作新平台。汇聚驻青高校院所海洋国际合作力量,吸引海洋国际组织来青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深度参与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PEMSEA)工作,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及其西太分委会(IOC/WESTPAC)、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等涉海国际组织和平台发挥作用,拓展与北太平洋和北极国家海洋和极地领域合作。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海洋事务交流先进样板。支持合作中心组建“指导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专业执行团队”运行构架,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招聘国际化专业人才,激发合作中心运行活力。充分发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在海洋高水平对开放中的重要支点作用,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研究创新海洋合作融入重要区域合作机制路径,探索形成青岛实践新经验。

来源:大众报业·风口财经    记者 王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