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第二届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论坛发出青岛最强音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3-02-21 22:06

第二届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论坛发出青岛最强音

2月21日,第二届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论坛在深圳召开。作为典型城市代表,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出席会议并作题为《聚力惠企利企 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中小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经验主题分享。

青岛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的帮助下,坚持惠企、利企导向,聚力“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中小企业贡献了6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新吸纳就业和进出口、99%以上的企业数量,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聚力办事方便,全周期提升中小企业政策环境

直面中小企业急难愁盼,动态推出政策措施,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为中小企业提供全周期的政策服务,不断提高企业获得感。

加大政策供给。聚焦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生产运行等重点领域,2022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助企纾困政策42条、稳增长89条、“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四批政策清单,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信心、健康发展。2020年以来,持续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我为企业办实事”“我与企业共成长”活动,提升中小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题刊发典型经验做法。

推动政策落地。持续迭代升级“青岛政策通”平台,实现各级政策信息“一站式”发布和奖补政策线上申报“全流程”服务,平台已汇集政策信息超2.4万条,超1.2万家企业通过平台兑付财政资金20.6亿元,获国务院办公厅肯定。聘任290名基层政策服务专员,每年编制政策服务手册和政策一本通,持续举办线上线下政策宣讲,推动政策直达快享。2022年首次开展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推动各区市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提高服务效能。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各类服务机构作用,创新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年服务企业超百万家次。开展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推出100条创新举措,其中17条为国内领先。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国率先实现企业开办全链条“掌上办、零材料、智能审”,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电子证照联展联用等创新举措获得国家级试点。

聚力法治公平,全方位提升中小企业法治环境

持续完善中小企业法治建设,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出台《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办法》,推动《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出台《青岛市关于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青岛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搭建起中小企业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创建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及时反映发展成效。以立法形式将11月1日设为“青岛企业家日”,营造尊商重商良好氛围。

健全法治保障机制。建立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政法机关保障民营经济发展25条措施,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全国创新推出服务型执法模式,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清理。在全国首创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各类咨询服务,2021年以来共服务企业4万余次。

化解涉企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建立长效机制,累计为3005家次中小企业清理欠款32.58亿元。开展“蓝色风暴”涉民营中小微企业专项执行行动,2022年以来执结案件6.4万件,到位金额259.3亿元。开展纪委监委为企业护航行动,督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大力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政策,坚持应退尽退、应减尽减、应缓尽缓,2022年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超1.7万亿元,减免房租4.1亿元。

聚力竞争力强,全要素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环境

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强化要素保障,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综合利用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政策,创新设立首贷信用贷服务中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启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等系列服务活动,发挥“信易贷”“金企通”“融资通”“政务数据中台”等平台作用,推动政银企精准对接。加快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连续四年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截至2022年末,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41.18亿元,较年初增长26.9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4个百分点。

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构建“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平台连续四年问鼎工信部“双跨平台”榜首,累计上线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平台40个,为近9万家中小企业提供赋能服务。全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智能工厂52家、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496个,完成10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2家企业入选全国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3家服务平台入选全国首批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平台。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围绕全市实体经济24条重点产业链,积极发挥47家链主企业作用,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组织开展多场产业链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卡位入链”活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开发“链万企”供需对接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2022年承办全国首场“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大会,创造的“青岛模式”在全国推广。

聚力宜居宜业,全链条提升中小企业创新环境

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优化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持续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发布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打造优质中小企业梯队。依托全国领先的中小微企业技改奖补政策,引导企业创新转型。推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报告,在全国首创发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指数。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达到7654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1家,其中10家成功上市。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沃土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在全国首创“云上研发中心”模式,2022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685家。连续举办八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2022年19个项目晋级全国500强,数量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创新举办民营经济创意会,鼓励中小企业提出创意想法,累计发布创意项目43个,投资超400亿元,相关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载体发展。完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着力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小企业产业园发展,培育壮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聚服务资源,为中小企业打造高水平发展载体。目前我市有效期内各级中小企业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小企业产业园、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共185个。

下一步,青岛市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主动作为、改革创新,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提升中小企业服务效能,着力推动中小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