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  建设美丽海湾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点任务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3-03-09 10:06

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作为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委员,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切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环境报:“十四五”时期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如何?取得哪些治理成效?还面临哪些难点?

胡松琴:“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持续强化入海排污口、海水养殖、海洋工程、海洋倾废等领域的生态环境监管,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022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1.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改善,24个监测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已基本消除“不健康”状态。

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十四五”期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统筹发展与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尚不稳固、海洋生态失衡趋势尚未根本遏制、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短板等问题仍然突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稳中求进,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凝心聚力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十四五”各项任务,切实做到谋划实、推进实、成效实,推动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中国环境报:当前的美丽海湾建设取得哪些进展?下一步为实现建设50个美丽海湾的目标有哪些主要思路和举措?

胡松琴:美丽海湾是美丽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建设美丽海湾也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点任务。2022年,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印发实施《“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着力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海洋环境和生态协同治理转变,从单要素质量改善向海湾生态环境整体改善转变,从主要关注指标变化向更加注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转变,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加快推进美丽海湾建设。

一是坚持环保为民,突出“美”的核心导向。编制印发了《美丽海湾建设基本要求》《美丽海湾建设参考指标(试行)》等政策文件,让沿海地方能够准确把握总体思路和策略、核心目标和要求以及重点的努力方向。

二是坚持久久为功,擘画“实”的建设路径。在全国1.8万公里海岸线及其毗邻的近岸海域,划定283个海湾,把“十四五”的各项目标任务逐步细化分解,精准落实到每一个海湾。

三是坚持示范引领,探索“新”的建设模式。组织沿海地方征集了首批8个美丽海湾优秀(提名)案例,凝练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创新建设模式。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地方继续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以海湾为基础单元和行动载体,以沿海地市作为关键层级,深化“一湾一策”的海湾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继续做好新一批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持续巩固和扩大美丽海湾建设成效。

中国环境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如何理解“环境资源界”这一新界别?如何围绕努力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言献策?

胡松琴:此次全国政协新设了环境资源界别,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务实举措。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我将立足环境资源界别,着眼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此次会议我准备了有关推动二氧化碳海底地质封存、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案。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2009年发布的报告,海洋储存了全球93%的二氧化碳(约40万亿吨),碳储量约是大气的50倍、陆地的20倍,每年可吸收约30%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因此,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碳汇是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其中,海底地质碳封存作为一种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将在我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开的初步预测结果显示,我国海域封存潜力巨大(达2.58万亿吨)。我们有必要对此领域予以关注,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示范研究,提前谋划,超前部署,做好相关的政策和技术储备。

来源:中国环境报 记者 牛秋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