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芝:深耕行业三十载 为“大国重器”铸新材
近日,全国妇联发布三八红旗手表彰决定,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海洋装备特种材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崔洪芝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个人简介
崔洪芝,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海洋装备特种材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海洋装备材料与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崔洪芝长期从事海工、轨道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极端环境装备材料的研究、开发,致力于解决材料的磨损、腐蚀等核心痛点,为装备安全运行、事故率下降作出了重要贡献。以首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等荣誉。
躬耕国家科教事业30余年,她始终把党和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潜心积淀、砥砺前行,树立了新时代中国女性奋发有为、敢于追梦、乐于奉献的光辉形象,成为奋进新征程中科教战线上一面闪光的旗帜。
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做教书育人的楷模
作为一名老师,崔洪芝始终坚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从教30多年来,始终心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从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承、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各方面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她长期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为了上好一门课,课前总要先研究学生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前景、课程体系和所授课程的地位作用等,并查阅大量参考书,优化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推动与各大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新材料相关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建设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实践基地。
以“科学报国、材料强国”为座右铭,做科技强国的典范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崔洪芝坚持四个面向,敢于攻坚克难。针对我国海工、能源、交通等行业重大装备关键材料性能不足的难题,在国内外率先开发出等离子表面冶金强化技术,让关键设备的寿命提高2倍以上,使我国等离子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为提高装备运行安全性、降低事故率作出了突出贡献。针对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难,成功开发出新一代尾气净化材料,为排放升级、绿色革命作出贡献。率先在南极开展各类材料极端环境服役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积极为高铁、航母等国之大器服务,为中车、山钢等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用行动诠释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
以“料要成材,材要成器”为目标,做服务社会的先锋
针对我国相关行业无材可用、有材不过关等现状,崔洪芝下定决心尽最大努力为国家研究出新材料,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和“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定力,三十年如一日,泡实验室,跑现场测试,拆解、涂抹材料、重装,终于攻克制约极端环境装备性能的耐蚀耐磨材料与技术,为工作在严酷腐蚀、磨损、高温等环境下的高端装备的关键部件穿上了国产“防护服”,形成我国自主的材料、技术、标准体系,相关产品不仅替代进口,且大量出口,产生了突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躬耕国家科教事业30余载,崔洪芝无怨无悔,用行动诠释着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树立了新时代中国女性奋发有为、敢于追梦、乐于奉献的光辉形象,成为奋进新征程中科教战线上一面闪光的旗帜。
素材来源:青岛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