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石轩:水产饲料原料三个核心需求,质量、供应、性价比
3月12日,由A+水产饲料高峰论坛科学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办,青岛海之缘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主题为“新型饲料蛋白源替代技术和产品”的首届A+水产饲料高峰论坛在青岛黄海饭店成功举行。现场近400人参加会议。
本届大会以“整合最新科技成果,引领水产饲料发展”为宗旨,推介和展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理念,为供需双方构建面对面深度互动的交流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教授,广东海洋大学谭北平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解绶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薛敏研究员,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通威股份副总裁、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张璐,中国海洋大学张文兵教授,四川农业大学周小秋教授(以姓氏拼音排序)等A+水产饲料高峰论坛科学技术指导委员会成员及行业重量嘉宾出席会议。
会上,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石轩作为特邀嘉宾做《新形势下我国水产料原料的需求与期待》报告。以下为摘录内容:
郑石轩首先指出水产饲料对原料的三个核心需求:质量是前提,要注意原料品质和营养、对工艺的影响以及质量的稳定性;供应是基础,要能够规模、持续和稳定供应;性价比是保障,企业和养殖户最终要寻求利润。
原料质量方面,不同原料评价的侧重点不一样,需要把控各个环节,综合各项指标。其中饲料原料的营养指标是足量、平衡、可消化吸收,但不同鱼类的营养需求和消化差异较大,因此只能相对评估。郑石轩董事长认为,不同的原料对工艺影响存在差异,影响小或有益, 部分原料还具备如增加膨化度的特殊加工功能。原料质量的稳定性则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保质期久;储藏条件要求不高;对饲料外形气味无影响。
某种意义上,做饲料就是做原料,即原料品质的好坏决定着饲料质量的优劣。据悉,粤海饲料一直以来都在原料品控方面保持优秀传统:每年在原料供应季,公司都要求品管团队前往原料生产地去了解不同生产工艺对品质的影响,现场感受刚生产出来的原料是什么样,从源头把控原料质量。
原料供应方面,要供应稳定,可规模化、持续化。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很多营养水平较好的新原料,可替代部分的鱼粉,但不同批次产出的营养差别大,不能长期稳定供应。同时,很多原料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可用范围不够广。郑石轩董事长表示,规模化和可持续化有利于饲料企业稳定配方结构,把控质量。
郑石轩最后分享了水产饲料原料板块的相关建议与未来展望,通过“完善鱼类营养与代谢研究,实现精准营养;健全各个原料消化率和使用数据,建立合适使用模型;完善原料品控监管,高效甄别优劣;真正做到数据化和精准化使用原料”等措施合理应用传统常规原料。着眼于人类争粮的蛋白原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非日粮才是方向。应持续挖掘具有“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性;可高效利用,对养殖动物生长和健康有利;安全:对人类发展无其他威胁”等特性的新原料。
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粤海饲料十分重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郑石轩董事长表示,自主创新已成为公司抢占水产饲料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粤海将持续以保证饲料品质为先,始终严抓产品质量。
来源:农牧前沿